朱来自一个农民家庭,他也是一个农民,在他26岁之前就在地里挖食物。26岁时,他被介绍到这座城市,并成为一家汽车分销公司(现称物流公司)的司机。老板姓刘,精明能干,用人遵循“德第一,诚信第一”的原则。他办公室的墙上有一张写有这八个字的卷轴。
朱的月薪是1000元,在当时已经很高了。当朱收到他第一个月的工资时,他犹豫了半天才敲开老板的办公室。他脸红了,说他甚至在财务上也错了。我一个月只去过10次,却给了那么多钱。在他乡下的家乡,他看到其他人每月出去工作7800元,所以他坚持要回到200元。
刘老板愣愣地盯着朱,最后坐在桌子后面,会意地笑了笑。他坚定地认为,他解雇亲属并代之以朱·是正确的。这是一个可靠而真诚的年轻人。刘见过很多东西,有着独特而自信的眼光。
有了这件小事,刘先生很快就让他自己去帮忙了。临近春节的那一年,刘先生派他去湖南分发一批毛毯,收回一批小电器。当他离开时,他给了1000元钱,并反复告诉他:“做我们的工作很难。我们必须吃好,生活好。不要迷失自我。”朱挠挠头,说这不需要那么多,老板说这需要,可怜人家的身家。
朱在湖南卸了货,办完复杂的交货手续,准备赶回来。一位与该公司有业务往来的零售商找到朱,请他帮一位朋友带18件瓷器去哈尔滨,条件是给朱和540元“劳务费”。朱说,如果他能帮忙,他就不用为这些麻烦买单了。零售商说哪条线?按说,这批货是多余的,事先没有合同,只要朱活动一下心思,540元就能轻松地装进自己的腰包,只要他不出去,别人都很难知道。这是朱最困难的两难境地。欲望和忠诚是他眼前的十字路口。他需要钱,但他能拿走吗?
回国后,主动把朱540元的额外收入,加上一路上存下来的剩余476元,交给财务部,并向老板解释了原因,老板深受感动。朱这时才松了口气,终于减轻了他沉重的精神负担。他对老板解释如下:“老板的钱不是来自大风,所以如果你能救它,你就能救它。再说,老板待我好,我怎么能伤害别人呢?”从这个月开始,朱的月薪增加到2000元,公司的部分业务全部委托给朱。老板被解雇了100次。
八年后,由于来自同行的竞争加剧,公司的订单大大减少,公司的营业收入一度超过其收入。朱同情老板的困难,提出辞职。老板不同意,拉着他的手说:“你是我的好兄弟,别人去,你不能去,将来会有我的锅,会有你的碗。”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业务一直极其缓慢。朱和没有什么关系,和往常一样,他挣了很多钱。这让他感到非常内疚,并多次提出辞职。这时,老板总是哄着。
后来,老板瞄准市场趋势,果断地投资200多万元建了一条生产线,在东北开创了前景看好的彩色钢瓦生意。朱被老板任命为公司办公室主任兼仓库保管员。朱怀着“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恩之心,尽职尽责地做了老板的好顾问和好助手。几年来,他亲手送出的货物价值900多万元,没有一点差错。
五年后,朱被提拔为企业副总经理。他全职负责销售,年薪也达到12万英镑。在那个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城镇,这已经是很高的工资了。年底,老板出资让朱在市内黄金地段购买了一套78平方米的商品房。这些孩子还被送到该市的重点小学。
有多少人一生都在竭尽全力追求不成功的目标,而朱却实现了,有多少人羡慕和痛惜朱的福分和遇到这样一个负责任的贵族。但是人们有没有想过,朱是先对别人负责,这样别人才能给他高的回报呢?生活实际上是如此简单和功利。
李外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