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民间故事/内容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民间故事2023-2-27 8:56:23阅读: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之一马云

  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被称为“创业教父”。曾经的创业艰辛、近日的荣耀光辉,使得这位卓越企业家身上有散发不完的光环在萦绕,下面就来看一看马云创业故事吧,听听他的创业经历、伟大理想、经营哲学和人生感悟。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

  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50万,是他们一切的家底。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那是1999年。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况,外洋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50万,只是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巨,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巴不得掰成两半来用。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车。据说有一次,大伙出去买东西,东西许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马路上向的士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他们就摆手不坐,一向等到来了一辆夏利,他们才坐上去,因为夏利每公里的费用比桑塔纳便宜2元钱。阿里巴巴曾经因为资金的问题,到了险些维持不下去的地步。8年已往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创立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中国大部分想创业的人都是一样,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他们比马云聪明多了,能想出非常多的创业好点子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去执行过。因为他们有着太多的借口和理由。“我没有钱。”他们都这样想。于是,他们持续过他们平庸的生活。明天看到了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俞敏洪在发言的最终说了这样一段话,让我特别感动,他说: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许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

  但是如果你每日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休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看完过后,你还会对自己创业没有资金或没有其他什么的找借口吗?你要做的是:想到了,马上就去做!像马云那样,只要你努力了,世界上,其实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儿!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二)

  李嘉诚

  年龄:81岁

  创业时间:1950年创立长江塑料厂

  第一桶金:塑胶花生意

  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身处逆境时,我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条件,因为我勤力,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创建信誉。

  李嘉诚:塑胶花传奇

  为了实现对父亲(father)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更加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心里很骄傲。因为你看见身边的人每日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

  1940年秋,李嘉诚一家从潮州逃难至香港,栖居在舅舅的钟表行中。(www.limaogushi.com)李家原本没有商业传统,到香港前,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爷爷是清朝最终一届秀才,两位伯父在民国初年就取得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博士学位。李家可算的书香门第,在当地受人敬重。

  但这些在事先的香港没有半点代价,甚至为生存带来了压力,一家人卑微如蝼蚁。13岁的李嘉诚迫不得已失学,寄人篱下当学徒。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则必须搬开家具与其他店员挨着入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攻占香港,李嘉诚的母亲只好带着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们父子二人。更大的不幸是,贫困抑郁的父亲竟染上肺结核,大半年后去世。在父亲过世前一天,并没有向他交代事儿,反而问他有什么话说。“我安慰父亲,通知他‘我们一定都会过得很好’。”14岁的李嘉诚独自面对父亲的死亡,“彷佛一瞬间被迫长大”。历经家道中落、少年失学、父亲过世、孤独的流落异乡,迫使李嘉诚在很短的时间内压缩成长。

  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更加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心里很骄傲。因为你看见身边的人每日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

  李嘉诚的机会终于来临。1945年,二战结束后的某天,他所在工厂的老板亟需发信,但是书记员请假,李嘉诚因勤学被推荐帮忙。出色的显示使得老板对他另眼相待,将其从杂役小工调至做堆栈治理员,继而成为了业绩很棒的推销员,再升到经理,19岁更成为总经理。李嘉诚也从中学到了更多的关于货品的进出、价格、以及货品治理,推销等本领。

  因为业务干系,李嘉诚一向订阅英文塑料专业杂志,顺便提高英语,这也让他能时候把握该行业的可能商机。伴伴随着二战后经济复苏,塑料制品的市场需求很旺盛,李嘉诚认为机不可失,决定自行创业。1950年,他利用自己的蓄积连同舅父的借款共5万港元,开设了长江塑料厂。

  1957年,李嘉诚从行业杂志中得到启迪,赴意大利考察,回港后转产塑胶花。得益于事先的消费情况,业务迅速发展,因为产品能不断创新,李嘉诚继而成为了香港乃至全球的塑料花大王。现在这已成为李嘉诚财富故事中的经典情节。过后,李嘉诚又瞅准地产业机会,从而开始了成为“超人”的脱胎换骨般的升级。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三)

  迈克尔・戴尔的故事

  当全球其他的电脑制造厂商正在经历着销售低迷的痛苦时,戴尔电脑持续着繁荣。当它遍及世界的出货量在2002年第二季度增长18%时,其他厂商的出货量则下降了4%。37岁的迈克尔・戴尔至今已经在其创立的戴尔盘算机公司里担任了快要20年的首席执行官。戴尔盘算机在1984年成立时注册资金只有1000美元,而到了2001年,它的销售额达到31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3.6万名员工。2002年《财富》杂志的全球500强中,戴尔公司排名第131位。

  戴尔公司为何能够保持如此迅速的发展?直接面向顾客销售的“直接模式”和对顾客进行分类的“市场细分”方式是其两大法宝。但现实上,这都取自其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少年时的偶发灵感。

  当迈克尔・戴尔依然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母在饭桌上谈论的都是通货膨胀、石油危机一类的话题,这使他从小就对生意场发生了兴趣。在他12岁那年,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险――为了省钱,他不想再从拍卖会上买邮票,而是通过说服邻居把邮票委托给他,然后在专业刊物上刊登卖邮票的广告。出乎意料地,他赚到了2000美元。这让迈克尔戴尔第一次感受到“直接接触”的力量及收获,即没有中心人的利益。同时他体会到,如果有好的点子,绝对值得采取一些行动。在尝到少年时直接销售的甜头后,迈克尔戴尔在稍大后的创业尝试中,把这一“直接模式”发扬得淋漓尽致。

  初中时,迈克尔・戴尔拥有了一台苹果电脑,并迅速将兴趣转移向电脑背后的商机。不久,他注意到了商业用途更多的IBM个人电脑。他热切地学习一切有关电脑的知识,利用卖报纸所赚到的钱来购买电脑零部件,将电脑改装后卖掉,获得利益,接着再改装另一台。这期间,他发现电脑的售价和利润空间很没有常规。一台售价3000美元的IBM个人电脑,零部件可能只要六七百美元就能买到。而且,大部分经营电脑店的人不太懂电脑,并不能为顾客提供技能支持。而他事先已经买进了一模一样的电脑零件,并把电脑升级后卖给熟悉的人。于是,迈克尔戴尔涌现了一个念头:只要自己的销售量再多一些,就能够跟那些店去竞争,因为没有中心商,所以自己改装的电脑不但有价格上的优势,另有品质和服务的上的优势,即能够根据顾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电脑。

  在他开着用卖报纸的钱赚来的白色宝马车,后座载着三部电脑,成为得克萨斯大学一名另类的大一学生后不久,他熟悉到电脑将成为20世纪最主要的工具,自己正在面临一个很大的机会。事先,电脑界包括苹果电脑和IBM等所有的大厂家都选择通过经销商来销售电脑,但迈克尔戴尔则想凭借直接销售这种更有效率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代价及服务,并希望借此成为这一行的佼佼者。1984年,迈克尔・戴尔从学校退学,在奥斯汀一个约93平方米的办公室开设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戴尔盘算机公司”。

  支撑学生时代的迈克尔・戴尔鼓捣盘算机的资金,来自于他从16岁开始的一份卖报纸的业余工作。那年炎天,他负责为《休斯敦邮报》争取订户。报社交给他一个厚厚的电话号码本,让他打电话去向顾客推销。但迈克尔戴尔不久就在推销中发现,有两种人险些一定会愿意订阅报纸:一种是刚结婚的,另一种则是刚搬进新房子的。接着,他调查后发现,情侣在结婚时一定会在法院登记地址,另外有些公司会按照住房存款额度整理出存款申请者的名单。于是,他想办法搞到了周围地区这两种人的资料,直接给他们寄信,提供订阅报纸的资料。通过这种方式,迈克尔戴尔当年挣到了1.8万美元,这不但使他有能力购买更多的盘算机,也启迪异日后创造了“比顾客更了解顾客”的市场细分战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