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只因为我授课太投入
报告人:陆小姐
失败经历:试讲时只重自我发扬轻忽学生情绪而被校方拒绝。
我从小就喜欢外语,老师说我对语言有天生的敏感,所以我考大学时报的全是外语院校,毕业时,看到同宿舍姐妹出出进进地找工作,我也开始“遍及撒网,重点捕捞”。一天,我接到一家外语学校的电话,通知我本周六去面试。估计凭借自己的专业水平,应聘这样的一家培训学校,应该没有问题。
周六一大早,我简朴梳理一番后,便来到这家学校。我一口标准的“伦敦”音和一沓各种证书让校长一再摇头。半小时的谈话中,我已经认为这份薪水不低的教师职位非我莫属了。
“丁零零......”第二节上课铃响了,校长给我一本教材,把我带到一间教室,让我给学生随便讲一节课。“唏,小菜一碟。”我心想。站到讲台上,我颇为自信,稍作停顿,便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讲起课来。不料,正当我讲得笑逐颜开的时候,坐在教室前面的校长却示意我停下了。
回到办公室,校长通知我说:“我很浏览你的专业水平,也知道你在大学里是个优秀学生,你来我学校任教应该是绰绰有余,可是你对我们学校并不了解。我们主要是培养学生地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念,而你刚才的授课却达不到这种效果,学生们听得昏昏欲睡,有的甚至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你先回去吧,等我们讨论后再给你通知。”
我知道,这个通知不会再给我了。
启示: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求职面试时,不仅要认清自己的实力,更要看清对方的好恶。招聘人员知道,招聘不是选拔最优秀的,而是选择最符合的。如果我们的招聘人员事先通知应聘者“什么是符合”、“符合的标准是什么”的话,我们的招聘是不是更高些呢?
故事二:只因为我话太多
报告人:仇先生
失败经历:面试时因太过兴奋、说话过多被招聘方认为过于啰嗦而被镌汰。
伶牙俐齿,口吐莲花,当一个人口才太好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境?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依然高朋满座谈笑风生?不,这些都不是,事先。我所能感受到的,只有深深的失落和遗憾。
自恃学了4年的新闻传播学,又宣布了大大小不下15万字的各类文章,依然学校演讲协会的最佳辩手,所以,当家省级报业以学校招聘记者时,我踌躇满志地报了名。
很快便进入了面试阶段。“你为什么要选择我们?”招聘人员笑脸满面地向我提问。对方话音刚落,我便侃侃而谈:“贵报业是我国新闻报刊界的一面旗帜,而且素以尖锐犀利、敢讲真话而著称,许多大学生都喜欢看,我在大学里常常阅读。”这一招“送高帽”果然奏效,我看见对方眼里闪出一道亮光。“我父亲(father)是出版社的编辑。从小受家庭的影响,我一向很向往新闻传播职业。”这一招走“亲和力”路线效果也不错,我瞥见对方眼里掠过第二道亮光。如果我可以到此打住该多好,见好就收嘛!可是我谈兴正浓,忘了“言多必失”的古训,加上受对方眼光的误导,又滔滔不绝地即兴发扬下去:“我从小生长在长江岸边,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之后上了小学......”
我一路侃下去,直到对方不耐烦地向我连连摆手:“你先坐下吧,我们知道你的念头了。”我这才发现因为太过兴奋,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离开了座位。
启示:
面试需要好患者,但好患者并不是演讲台的的抒情诗,也不是公众场合下的口若悬河、唾沫横飞。也许从事招聘的HR工作者们晓畅:言不在多,点到为止,该闭嘴时就闭嘴,才算职场中的好口才。可是这种对一般职场老手来说都很难达到的要求,放在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身上,符合吗?
面试,无论对应聘方依然招聘方都是主要事件。原则上讲,两方的地位是对等的。然而,眼下的现实却是招聘方大多占据着强势地位。这就对我们从事招聘的HR工作者提出了更为严酷的要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有把招聘的重点想清楚,才有可能招聘到真正符合的人才。
故事三:只因为我接听了一个电话
报告人:闻小姐
失败经历:预备面试时,因接听电话而错过招聘方交代的相关事项而被拒绝。
那家闻名的日化公司来我们学校搞交流运动时,就把我吸引住了。于是我就在线提交了一份简历。在多数提交者被筛掉以后,我幸运地进入了第二关——面试。星期日早八点,我来到这家公司招聘处。在大厅里,有十多人在等待面试。和他们简朴地聊了几句后,我发现他们有的没有贸易专业背景,有的来自地方高校,我不由得增添了几分必胜的信念:名牌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参与过多家企业的社会实践运动、容貌也还算出众......正当自我陶醉时,手机响了,是男朋友打过来的,叮嘱我面试时应注意的问题。而与此同时,一位先生来到大厅,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表格,然后讲面试步骤。我想把电话关掉,可又不忍拂男友的美意,便走到大厅的一角持续接听。等我返来时,那位先生已经讲完了。我只知道我们都被编了号,我是1号。这时,我做了一件至今都懊悔的事儿:走已往问那位先生:“面试步骤是什么呀,我没听清,麻烦事你能再说一遍吗?”那位先生看了我一眼,面无表情地说:“你刚才怎么去接电话呢?”“我......因为那个电话很主要。再说,我也没耽误多长时间。”我小心翼翼地辩解(我再次犯错)。“那好吧,你就最终一个面试吧。你问一下别人是什么步骤。”说完,这位先生头也不回地走了。
启示:
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听别人发言时,应该全神贯注,需要时进行目光交流。应聘者心不在焉,接听手机,固然不是礼貌行为。而我们招聘人员如何把握好“尊敬”的度?有时,是不是太过敏感?
故事四:只因为我剩了点儿饭菜
报告人:吕小姐
失败经历:吃自助餐时因剩饭菜被招聘方认为缺少打算而遭镌汰。
我在大学里学的文秘专业,从大一开始,就一向做学生干部:文体委员、生活部长、文学社社长......险些每一类学生工作我都尝试过。所以,当我去应聘一家公司的总经理秘书一职时,可以说有十拿九稳地把握。但是最终却因为一次简朴的吃饭而让我“噎着了”。
那天在公司面试时,我和另外两位女生顺利进入了复试。正午,公司主管邀我们一路在食堂吃自助餐。也许是饭菜丰盛,也许是我确实很饿,夹菜时,我盛了满满一盘。正当我细嚼慢回时,发现别人都已经吃完了。众目睽睽之下,我哪美意思,我哪美意思再吃下去,便赶紧吃了几口听后放下筷子。当然,没有像别人一样,盘子那么干干净净。
下午的复试时间很短,老总只问了几个简朴的问题后便让我回去等通知。
一个星期后,当我拨通公司主管的电话时,主管通知我:“那天吃自助餐时你就已经被镌汰了。你连自己的饭量都不了解,剩下了这么多菜,如果以后让你去招待客户,我们能放心吗。”
我的脸一会儿烧了起来,尽管旁边一个人都没有......
启示:
面试,是每个应聘者展示自己个人形象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招聘人员如何把那些综合素质高的人区分、遴选出来?仅仅是因为对方吃饭时剩了点饭,而推断她做任何事儿都没有打算,似有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