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个鸡尾酒会上,张先生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百元大钞,向所有的来宾宣布:他要将这些大钞拍卖给出价最高的朋友,大家相互竞价,以50元为单位,直到没有人再加价为止。
法则是:出价最高的人只要付给张先生他所开的价码便可得到这些大钞,但出价第二高的人,不但无法得到大钞,还需将他所开的价码如数付给张先生。
这个别开生面的“以钱买钱”拍卖,马上吸引了大家的兴趣。开始时,“100元”、“150元”、“200元”的竞买声此起彼落,最终只剩下王先生和林先生在那里相持不下。
林先生喊出:“1050元!”王先生咬一咬牙说:“2050元!”林先生摆一摆手,喝口鸡尾酒,表示退出这个“疯狂的拍卖会”,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结果,王先生付出2050元,买到那张1000元钞票,而林先生则平白付出了1050元。两人“平分秋色”,各损失的1050元都落入了张先生的钱包。
这个游戏是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苏必克(M.Shubik)发明的,想拍卖钱的人险些屡试不爽地从拍卖会里赚到钱。它是一个具体而妙微的人生陷阱。
所谓陷阱,通常有三个特征:1、有一个显明的诱饵;2、通往诱饵之路是单向的,可进不可出;3、猎物一旦陷入,越想摆脱,就越陷得深。
在日常生活里,许多时候都有类似的“陷阱”在守候着你。如何避免陷入这类“陷阱”?心理学家的发起是:1、确立你投入的极限及预先的约定。譬如投资多少钱或多少时间?2、极限一经确立,就要保持不刚强。3、打定念头,不必看别人,时时提醒自己持续投入的代价。事实证明,两个人一同陷出来,脱身的机会就大为削减,因为“别人也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