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锋芒变成光芒
文/韩青
《庄子》里记录:吴王乘船渡太长江,登上一座猴子(monkey)山。猴子们看见国王率领大队人马上山来了,都惊叫着逃进树林(wood)里,躲藏在树丛茂密的地方。而一只猴子却十分从容自得,抓耳挠腮,在吴王面前上蹿下跳,故意虚伪本领。吴王很憎恶它的轻浮,便张弓搭箭向它射去。猴子存心要显露本事,因此吴王的箭射来时,它就迅速地跃起身,一把抓住飞箭。吴王这下真火了,转过身示意随从们一路放箭,它终于被射死了。
由此,我想到一个成语:锋芒毕露。锋芒本是指刀剑的尖端,人们常用它来比喻一个人出众的才能。有时,要是把它一会儿全展示出来,未曲是好事,你看,那只猴子就是这样,所以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其实,不只植物如此,人也是这样。
战国末期,秦王看到韩非的著作,极其赞赏,就设法邀请他到泰国。但才高招忌,韩非到了泰国后,还没得到秦王的重用,就被李斯等人诬陷,屈死在狱中。宏图未展身先死,纵使满腹经纶又有何用?他如果事先不是招摇显露才华,而是谦卑抱朴,等待时机,或婉转上奏,或另投明主,使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以施展,相信他不仅是一个思想家,同时又会成为一代名臣,而不是一个悲剧人物了。韩信的悲剧也源于此。刘邦曾问他: “你看,我能带多少兵?”他答道: “十万。”接着,刘邦又问道: “那么,你能带多少呢?”他却答道:“多多益善。”之后,萧何和吕后就以“图谋造反”罪名,将他杀害。
古人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锋芒,他就是扶不起的阿斗,也不会成功。所以,有锋芒是对一个人才能的一定,在适事先露一下,既有需要,也是应该的。然而, “毕露”的锋芒既能刺伤别人,也能刺伤自己。韩非、韩信都因此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有人可能据此得出结论:依然锋芒不露为好。而这是不足取的。锋芒该露时依然要露的,关头是要选对时机,因为只有适时而露的锋芒,才能变成光芒,照亮你的人生。
三国时的庞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相貌丑陋,天生独特。当年,他投奔刘备,而刘备嫌弃他的丑陋,就派他去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对于这样的待遇,他并没有耿耿于怀,而是把自己的才能暂时隐藏起来,等待时机的到来。很快,机会来了。刘备为了了解他,就委派张飞去他治理的小县察看。去了过后,张飞发现他根本不理政事,终日以饮酒为乐。张飞极其生气,就令他在县衙当场审案。没想到,积存数日的案子不到半天就被处理得干净利索、曲直分明。这使张飞看到了他的真才实学,对他敬佩不已。张飞将实情都通知了刘备,之后刘备就提升他为副军师中郎将。
可见,机会来一时,就是我们该露锋芒变光芒之时,如果持徜徉、张望、畏惧、消极态度,那么,命运最终会熄灭你的“光芒”,让你一向碌碌无为、暗淡无光。
《易经》里有言道: “正人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器”就是指一个人的才能,当然,它们要在特定的时候显示出来。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变成属于你的灼烁和温、暖。如果时机不成熟,那就说明你需要持续丰厚、完善自己,时机一到,你的锋芒就会变成道道强光,穿透那层层阴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