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我揣着学位证书以及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应聘到了青岛一家声名远播的电器整体,成为一名收入不菲的白领。
我立志在自己的领域干出一番成绩,然而事儿并没有我想的那么一帆风顺,不到半年我便感到疲惫不堪,提前撕毁条约。原因是沉闷的人际干系让我感到窒息,我觉得在这种虚伪、相互猜忌的氛围里自己简直要疯了。对我而言,心境上的快乐是最主要的。于是我跳槽到了另外一家公司。
然而事与愿违。在新公司工作了仅仅三个月后,我便又辞去了工作。原因是我感觉身边的每个人对我都不够真诚。于是,我带着美好的期待再次跳槽到了另一家企业,但是没做两个月我又以同样的原因再次跳了出来……
转眼毕业已经快两年了,其他起点不如我的同学都已经在辨别的领域里有所建立,而我还在不停地辗转奔波,找寻着属于自己的位置。在第N次跳槽以后,我郁闷得不行,感觉自己即将崩溃了,于是拨通了读研时导师童教授的电话。
我在电话中向导师倾吐心中的迷茫与伤感。我说,现在社会时时充满竞争,处处尔虞我诈,每个人都把心灵包裹得很严,畏惧一旦让别人找到了自己的“软肋”,会对自己、对工作有诸多不利。因此,我为人处世也总是抱着“留一手”的念头,不敢向别人袒露真实的自己。结果是身心俱疲。
教授对此未置一词。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去买碗,来到店里他顺手拿起一只碗,然后依次与其它碗轻轻碰击。碗与碗之间相碰时立即收回沉闷、浑浊的声响,他失望地摇摇头。然后去试下一只碗……他险些挑遍了店里所有的碗竟然没有一只写意的,就连老板捧出的自认为是店里碗中珍品也被他摇着头失望地放回去了。老板非常纳闷,问他老是拿手上的这只碗去碰别的碗是什么意思?他得意地通知老板,这是一位长者通知他的挑碗的诀窍,当一只碗与另一只碗轻轻碰撞时,收回清脆、悦耳声响的,一定是只好碗。
老板名顿开,拿起一只碗递给他,笑着说:“小伙子,你用这只碗去试试,保管你能挑中自己心仪的碗。”他半信半疑地依言行事。新鲜!他手里拿着的每一只碗都会在轻轻地碰撞下收回清越的声响。他不晓畅这是怎么回事,惊问其详。老板笑着说,道理很简朴,你刚才拿来试碗的那只碗本身就是一只次品,你用它试碗那声音必然浑浊,你想得到一只好碗,首先要保证自己拿的那个也是只好碗……
教授的故事讲完了,我有如醍醐灌顶,一会儿就从中悟出了自己处处碰壁的真正原因。就像一只碗与另一只碗的碰撞一样,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碰撞需要付出真诚才能收回清脆悦耳的响声。而一向以来,自己带着猜忌、嫌疑甚至警戒之心与人相处,就难免得到别人的猜忌与嫌疑,所以使自己的人际干系日趋镇静了。
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自己生命里的“朱紫”,其前提条件是你应该与人为善。你付出了真诚就会得到响应的信赖,你献出爱心就会得到尊敬。反之,你对别人虚伪、猜忌甚至嫉恨,别人给你的也只能是一堵厚厚的墙和一颗冷漠的心。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只碗,碗里盛着善良、信赖、宽容、真诚,也盛着虚伪、狭隘、猜忌、自私……请剔除碗里的杂质,然后微笑着迎接另一只碗的碰撞,并收回你们清脆、爽朗的笑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