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赵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他知道人际干系有时比工作业绩还要主要,所以,非常注重与同事的干系,尽一切努力想把所有同事都变成自己的朋友。每日他第一个到办公室,打扫好卫生。他对同事非常热情,常常自动攀谈,嘘寒问暖,给同室的人端茶倒水,平时正午连去食堂打饭的“活儿”都包下来了。碰到需要跑腿和很累的活,他也会“毛遂自荐”、“自动请缨”。小赵对同事的眷注程度不亚于亲兄弟姐妹。时间一长,同事们都觉得他好使唤,不管碰到什么事,都交给小赵去做。小赵还以为同事都成为他的好朋友,自己有了一个大暴徒缘。
可是,有一次,小赵生病了没能去上班,于是打电话给办公室的同事,让他帮忙请个假。同事痛快地答应了,可是,第二天,小赵却被领导狠批了一通,责问他怎能不请假随便旷工。小赵找到那个同事,那个同事这才想到来,原来是给忘记了。小赵有些生气了,心想:我整天这样伺候你们,这么不把我当回事,不把我的事放在心上?我把你们的事看得比什么都主要,怎么我一次没来,你们就记不住呢?更让小赵生气的是,同事们都没想着问他为什么没来上班,病情如何,却责怪他一天没来,他们的饭都是自己去食堂打的。生气之余,小赵真有些糊涂了,都说是“以人心换人心”,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对自己好,怎么不是这么回事呀?
小赵在咨询了心理专家后,终于晓畅了,原来自己的认知在两个方面出现了偏差:首先,小赵想让所有同事都变成朋友,是不切现实的,念头过于完美。尤其在职场,不要希望所有的人都成为你的朋友,事实上,出于利益的冲突,同事成为朋友,尤其是真心的好朋友是很难的。其次,为了成为别人的朋友,就去巴结、讨好他人,其实很难达到目的,有时会适得其反。朋友是两个人在平等人格的底子上互动交流的结果,过于谦卑乃至丧失了独立人格,自己都不尊敬自己,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敬,往往会被别人看轻和轻忽。
小赵的问题和困惑有一定的代表性,许多新职员都担忧自己难以融入一个新的情况,于是,有些人会刻意追求一个好的人际干系,乃至在这种追求中失去自我。究其根源,在于自卑。根据心理学中的心理防御机制理论,自卑的人会太过在意他在别人心中的个人形象与评价,无原则和尺度地一味讨好别人,以此来调换他人的好感和一定评价,从而补偿心里自我评价的不足。
但是,殊不知,距离产生美,人格产生美,“美”本身就会产生一种人际吸引。在心理专家的帮助下,小赵慢慢有了自信,并学会把握好与同事的距离,不卑不亢,不远不近,不太过热情,并学会委婉地拒绝他人,同事反而越来越尊敬和正视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