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民间故事/内容

职场中少说话没人当你哑巴的故事 职场中少说话没人当你哑巴的故事完整版

民间故事2023-2-19 7:44:14阅读:

  一个刚毕业、新来的同事和我聊天,小伙子能力挺不错,大概是“初生牛犊(calf)不怕虎”,在我这个公司“老人”面前一副舍我其谁、壮志凌云的样子。当他聊到公司的现状、包括问及公司许多同事的状况时,我显明感觉到他对公司老一辈不以为然和对自已无比自信和期待。

  人不狷狂枉少年。七年前,我也是以这副面貌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的。看到面前意气风发、无所畏惧的小伙子,我觉得我真是职场的“老团鱼”了,一时感慨无限。然而,以往的经历通知我,小伙子这种咄咄逼人的野心和锋芒毕露不是一件好事。我想,我是一个安分守已的人,倘且对他的言行会产生几丝不快,要是换成他的顶头上司大概与他有利益冲突的同事,不知道他们会对他反感多少。说不定,小伙子还未上路,就因为野心勃勃而栽到他人为他设置的陷阱中去了。

  惺惺相惜,尽管小伙子的言语不是那么恭敬,但联想到自己当年初入职场的情形,我分明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于是忍不住对他发起,少说多做,少说话没弊端。

  少说话没弊端。这是一句非常简朴的话。不知道这句话是否会引起众多职场“菜鸟”的正视,也不知道有人是否会因此认为我这个职场“老油条”在倚老卖老,老气横秋,老于世故。扪心自问,我觉得自己讲了一句真话,虽然这在一些正人正人看来有点消极和一乾二净。

  从无数的经验教训看,不该说的不说,想说的以另外不说的方式来显示,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技能性手段。我很佩服许多人熟谙此道而且随心所欲,也因此光辉腾达。本想举几个亲眼看到的例子,但担忧有人对号入座,惹事生非,所以举几个历史人物的故事说说,希望大家理解少说话的利益。

  1、东汉名将马援

  两天前,对于马援是谁我还一无所知,因为写一遍怀念蔡锷逝世90周年的文章,无意中发现了孙中山为蔡写的一副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事先不知道马伏波是什么意思,查阅资料方才知道所谓的马伏波,是指东汉名将马援。进而知道了马援的一些故事。

  据悉,马援在讨伐交趾(今越南)的前线上,听说自己的侄子马严、马敦爱议论别人,还爱管闲事,就已往线专门差人给二位侄子送信,信中说:

  我最憎恶议论别人长短、评议国家事务是非的人了!儿孙中有人有这种做法,让我难受,宁愿死,也不想再看到这种现象。我盼你们听到别人的不对就像听到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但嘴却不能说。我给你举两个人的例子,让你们为学为戒。要学龙述,别学杜保。龙述敦厚郑重,不说一句不当的话,廉恭节俭,有威严,我很尊敬他。你们学龙述,学不成也只是长进不大,但总不致害了自己。也就是说:成不了大雁充其量是只鸭子。杜保很仗义,把别人的忧愁当成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结交了不少人。他父丧之时,远近数郡的朋友全来了。我也敬重他,但希望你们不能跟他学。学他不成,就会堕落为轻浮子弟,就象画虎不成反象狗一样!

  马援真是慧眼如矩。不久,杜保果然犯事了。当他被光武帝刘秀背后训斥并拿马援戒侄信让他看时,吓得叩头流血,方才得免。而马援告诫子侄不论人长短、不非议国事的事自此深入人心,成为日后保全其家属的一道有利武器。

  2、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

  曾国藩是蒋介石、毛泽东推崇的名臣。大家熟知他的,除了他带领湘军打败太平天外洋,就是他一生郑重,得以善终。曾国藩家书记录,咸丰八年(1158年)正是湘军事业如日中天之际。此时,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趾高气扬,曾国藩在三月内连续两次给九弟写信,力说长傲、多言为“凶德致败”之二端,他于三月初六的信中写道:

  自古以来,因不好的品德招致败坏的有两个方面:一是长傲,一是多言。尧帝的儿子丹朱有狂傲与好争论的毛病,此两项归为多言失德。历代名公高官,败家丢命,也多因这两条。我一生比较固执,很骄傲,虽不是许多言,但笔下语言也有好争论的倾向。……沅弟你处世恭谨,还算稳妥。但温弟却喜谈笑调侃……听说他在县城时曾随意嘲讽事物,有怪别人办事不利的意思,应迅速改变过来。

  曾国藩生怕曾国荃忘了此二戒,七天过后又写信告诫曾国荃要力戒长傲、多言。在不了解他性格的人看来,他似有唠叨之嫌,不了解衰败王朝大情况的人也会讥议他虑事太细。然而,这抑郁症般的表达,确实是一种自保的技能性措施。其意在打消当朝统治者对他们兄弟的担忧,表明他们忠于朝廷,绝无反心。

  3、北宋因言开罪的苏轼

  提起苏轼苏东坡,稍微读了点书的人,大概无人不知道此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然而造化偏偏弄人,所谓“世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东坡居士正是此中人。

  苏轼才华绝世却一生坎坷、屡遭打击,与他直言朝政、讽时讥世有很大干系。比如他针对王安石变法中推行的青苗法,写了一首《山村》的诗说:“杖藜衷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大意说:百姓得了青苗钱,立即在城中太过消费。又如《秋日牡丹》:“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闲花得少休”,这首诗虽属闲暇之吟,但也被牵强其中。苏轼被从湖州任上逮捕回京,无可奈何之下承认:化工比执政,闲花比小民,讽刺执政者犹民,云云。

  苏轼被捕后,羁押在御史台,御史台古有乌台之称,此案故称“乌台诗案”。乌台诗案牵涉到一批主要反对宋神宗与王安石改革的政治人物,共计二十二人,其中包括苏辙(轼弟)、司马光、刘挚(日后为朔党领导人)。这些人之所以身陷囹圄,皆犯了一个相同的毛病:多嘴。

  苏轼等人因言开罪说明,言论向来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凡欲成事,必时候提防被人抓住言论的“小辩子”。与苏轼一样因言开罪的历史人物,险些举不胜数。现代的比如刘禹锡,比如杨修,现代的比如彭德怀,比如张志新,等等。

  当然,世易时移,昔日职场与现代政界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力戒长傲、多言,对于职场中人来说,仍是非常有需要的。因为隔墙有耳,世上没有人会喜欢别人(尤其是下属)说自己的不是,没有人会对一个野心勃勃的人置若罔闻。要时候当心那些“穿了件马甲,就当自己是王八”的人给你“穿小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