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料到自己的第一次求职面试居然会是一家外资媒体。2004年10月,我结束在央视的半年实习,正赶着写实习报告。求职赛季刚刚开始,无论心理依然知识,我都还没有做好什么预备。偏偏此时,新加坡的新传媒整体的HR到复旦新闻传播学院招人。
对方正在谋求进入中国媒体市场,希望先制作一些华语节目在宾馆实现落地,所以急需招收一些中国本土的电视制作人员。据介绍,复试将在新加坡进行。就冲着能有免费旅游的机会,外加专业正好对口,事先没有多想我就报名参加了。带着匆匆预备的一份简历去面试时,我这才发现班上许多同学都穿职业装上阵,女生们还都刻意化了点淡妆。我一身休闲打扮,相形见绌,本来完全放松的心情有了一点镇静。
HR非常驯良。主要根据简历问了一些新闻采编的问题,她尤其关注我所做过的一些节目。然后要我说出选择他们的理由以及对工作职位的一些设想。现实上我和她的交谈还比较兴奋。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后,我还对国内媒体的一些状况作了分析。对于选择他们的理由,我主要围绕性格里面喜欢转变的因素进行回答,突出了自己适合从事新闻采编的一些特点。
追念到来,第一次面试也就打60分吧。因为专业和经历的缘故,我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还不错,所以第一次面试没有出现怯场。可惜,有个硬伤———英文。因为从来没有想到要到外国工作,而且很长时间都没有进行口语练习。面试时,中文搀杂英文。我那磕磕巴巴的英文估计是没通过面试的最大原因。
教训深刻,求职预备很不充分,起码少了英语预备和着装预备。
束缚、文新笔试面试接踵来,选择就得取舍
像我这样打算进媒体的毕业生自然不敢错过文广、文新、束缚三大整体齐聚的上海宣传系统招聘会。本以为那场招聘会只是走个形式而已,但事实表明那次招聘会依然很有效的。我投出的简历基本都收到了覆信,拿到了束缚日报、新闻晨报、申江服务导报、文新报业整体和上海商报的笔试机会。
《上海商报》的笔试我没有参加。而束缚日报、新闻晨报、申江服务导报因为同属于束缚日报报业整体,笔试安排在同一时间,必须作出选择,权衡过后自己选择了束缚日报。束缚的笔试长达3个小时,题量很大,填空部分果然考了相传中必考的9常委,另外另有许多繁杂的经济和社会知识。而写作部分主要考察了综合分析和评论写作的能力。
考完过后感觉很差,写作部分应该还可以,评论发扬得不错,但是前面的填空和新闻写作都不太理想。所以在春节过后接到面试通知依然有点惊喜。束缚面试的形式很新鲜,8人一组同时出来面对8名考官,但是面试并没有小组讨论,而是每个人进行自我介绍息争答问题。因为每个人显示的机会都很有限,那个问题回答得怎么样就显得非常主要。
我碰到的问题是:“怎么看待事先媒体上的海啸报道?灾难报道应该注意什么?”估计考官是看到我简历上有过矿难现场报道的经历才问这个问题的。可说实话事先忙着预备各种笔试面试,对于媒体上的海啸报道还真没有怎么关注过。于是只好进行一些理念和报道目的、手法上面的阐释,虽然也能自圆其说,还装得头头是道的样子,但是自己晓畅大势已去。
文新的笔试和南方报业整体的面试时间冲突,所以我只用了一个小时匆匆答完题目,立即赶去南方的面试。文新的题型和束缚的没有太大区别。不过有一个翻译天气预报的题目依然比较烦人,许多气象用语都不知道正确的对应单词,我的翻译只能保证大致不出差错。
接到了文新的面试通知时比较犹豫,一是事先正在别的报社实习,二是感觉自己的性格和文新不是很符合,最终抱着一试的念头参加了。文新依然比较正视这次招聘的,总编辑和各个部门的高层都参加了面试。
面官对于我办校园报纸的经历很感兴趣,我也刻意强调了自己当年如何负责采编、印刷、发行整个流程。在得知我高中就读外语学校后,他们还问了一个压迫式的问题———“现在就让你出国采访到底能否胜任?”回答这种问题一定要诚实,所以我非常坦白地说一定不行,但是我强调了我的条件和潜质,说明: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会尽快提高自己的相关素质,现在不能胜任的工作在半年过后就能够承担。
说实话,很少有报社会让新记者出国采访。我估计这个问题除了考察信念和能力之外,还考验了诚实度。
面试顺利通过后,我开始到《文报告》实习。结果我发现自己果然不适合那里,所以很快就选择离开。类似的另有《每日经济新闻》,我也是通过面试过后在待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就选择放弃。
实习非常泯灭时间,增加了机会成本,所以如果确定单位与自己的目标不一致的话,尽早离开是明智的选择。
想进南方报业却投错门
一向对南方报业整体抱有好感。背后试时间同文新笔试冲突时,绝不犹豫地压缩笔试时间赶去面试。而技能性失误让我无缘心仪的两份报纸———《南方周末》和《21世纪经济报道》。
技能性失误其实依然自作聪明的恶果。这两家媒体往年开出的招聘门槛是“研究生以上学历”,于是我耍了个小聪明,在网申的时候填报了这两家媒体的广告经营。心想反正面试是一路的,如果自己显示得足够出色,很可能就能进入采编。
然而,事与愿违。往年南方报业采编和广告经营的面试时间和题目都不同,我参加的是广告经营人员的面试,而前一条采编人员的面试就结束了,估计结果都已经出来了。
小组面试中,我显示得还不错。过后我通知HR,其实自己想做采编。但HR通知我,采编基本确定,希望我考虑转做经营。我知道自己志不在此,勉强接受一个折中的结果会更痛苦。所以我明确表示不愿转去做经营,说出这句话时我晓畅自己和南方报业无缘了。
造化弄人,最终归宿依然南方报业
事先非常失落,尤其身边许多同学如愿进入了南方报业。不过造化弄人,我最终的归宿依然南方报业。通过另外的招聘渠道,我进入了南方报业旗下的《21世纪商业评论》。
我与《21世纪商业评论》的接触要早于整体招聘。这份杂志2004年9月创刊后就有一个与就业有关的实习生招募。我因为早有进入财经媒体的念头,就投了简历,也得到了面试机会。
面试时碰到了许多研究生竞争对手,早听说财经媒体都青睐研究生,所以心里有一点压力。面试中,考官要求我们15分钟内做一个符合杂志作风的选题策划。现实上当天的应聘者都比较缺乏财经媒体的从业经验,而这个策划不是一篇文章的策划,是20页的一个专题策划,所以我的策划虽有问题但也比较突出。面官,现在的领导评价是———“你的策划案比较符合杂志的定位,而且操作性比较强,现实上我们本来就有相关的报道打算,但是你的策划案依然延续了做电视的作风,力图造就矛盾和冲突,做杂志的话你得作出一些调整。”
策划提案外,面试另一大重头戏是要求我们用英文对杂志定位进行讨论。许多面友迫于应聘压力只是一味说杂志好话,而我比较客观地谈了一些市场定位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问题。实话实说特别主要:一方面不能夸大自己,另一方面也不能瞎扯媒体的好话。要知道面试你的都是行业内的“老法师”,凭你自己的那点本领根本别想乱来他们,也不会因为你毫无说服力的“马屁”而录用你。
通过面试过后便开始了漫长而痛苦的实习,大概实习4个月过后才得到最终答复,但是我一向保持争取这个机会,因为我在实习的历程当中越来越觉得这就是我要的东西。最终《21世纪商业评论》成为我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