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民间故事/内容

艾文·巴林的故事的故事 艾文·巴林的故事完整版简短

民间故事2022-10-6 5:07:46阅读:

虽然不懂乐谱,却成为美国最知名的流行歌曲作曲家1929年,发生历史上有名的经济大恐慌,无以数计的人因此而破产,但有一个人却因破产而因祸得福。这次的经济危机,使得昨天仍是百万富翁的这个男人,明天一降而成为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因此,为了让新作能够顺利推出,他迫不得已向别人借2000块。他的妻子曾回忆说:“幸幸亏1929年的经济大恐慌中破产,逼使他只好重新规复自己所喜欢的工作。”所谓“喜欢的工作”,就是指流行歌曲的作曲工作。这个男人的名字叫作艾文·巴林,1929年的大恐慌过后,他所写的第一件作品就是“回应欢呼”音乐剧。

1929年时,他所拥有的资产足够他花用一辈子,所以常常以旅行、玩乐打发时间。日子固然过得很快乐,但现在追念到来,作曲依然比费钱嬉戏有趣。

到了1930年,他不仅身无分文,而且还担忧自己是否能够东山再起,因为自他开始作曲以来已有18年之久,说不定已无材料可用了。

但既然已告破产,除作曲之外实在别无他法。“回应欢呼”就是在这个状况下完成的,因为得到相当的成功,使他重拾信念。之后他又应好莱坞之请,为音乐剧“高帽子(Tophat)”编写五首曲子,好莱  坞原来希望用现金买断版权,但他保持采抽版权税方式;这五首曲子的版权税就几近于100万的三分之一。其中包括相当知名的“脸颊贴着脸颊”。

  此后,他又持续写了“复活节的游行”、“白色圣诞节”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到1942年,他写出一首可谓其一生最卓异的作品“军队”。这个作品虽然泯灭他许多时间和精力,但他绝不犹豫地将其所得的1200万元捐给政府,作为陆军迫切救援基金。

艾文·巴林虽是当今着称于世的流行音乐作曲家,但任谁也想不到在乐理方面,他根本一窍不通。因此在作曲时,只好以哼唱的方式,让懂音乐的秘书填写在乐谱上。

   他一生都未受过音乐练习,但却没有一个人像他一般,对美国大众音乐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不仅是我个人的看法,连现代美国一流的正统派作曲家约翰。欧登。卡本特也说:“到公元2000年,音乐评论家必然会说,美国音乐的诞生是从艾文·巴林诞生之日开始。”

  艾文·巴林虽然看不懂乐谱,但他所作的曲子却比任何人都多,总计可能超过800首。他自己也曾说过,因为所作的曲子实在太多了,所以连失败的作品也比任何人多。

  他只在学校度过两年而已,完全看完的书,可能只有他自己的传记而已。一般的名人传记都是本人到晚年才写的,或是去世过后由他人撰写,但巴林的传记却是在他35岁时,就由名作家亚历山大。伍可特为他动笔完成。

  艾文·巴林的处女作“来自晴朗意大利的玛莉”(Maryfromsun-nyItaly),仅卖得35分,但三年后,“亚历山大爵士乐团”已一跃而得到20万元,这首曲子不但使美国音乐进入一个新纪元,而且也使巴林一晚成名。

  当初他将作品拿到有名的百老汇剧院时,曾经被经理以绝对不受接待为由而退还给他。但事先的一个名导演——乔治。M.科汉,却认为这个作品一定会得到好评,于是马上和他签约,于1911年,将这首曲子使用于“僧侣的喧嚣”一剧中,果然得到极大的成功,在美国全土都可听到它的旋律,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的人,都会马上被深深地迷住。

  1940年,全美音乐观赏委员会将该年的最优秀作曲奖颁给艾文·巴林,获奖的作品是“神佑美国”。这首歌很快地就响遍全国,险些成为美国的第二国歌。

  巴林写这首曲子是在第一次大战期间,但一向到1939年才宣布,也就是在发生慕尼黑协定危机时公开于世。主要原因是,在此可能再度爆发世界大战的时候,巴林希望这首曲子能够促进美国百姓的团结意识,在需要的时候能采取一致的行动。这首曲子宣布过后,又得到空前的成功,他为避免被人讥为利用国人的爱国心发财,遂将所有的版权税捐给美国男童子军及女童子军。

  他第一次听到“神佑美国”这句话,是出自他母亲之口,但他的母亲是个不会说英语的犹太人,当她以俄语说“神佑美国”时,是以极虔诚的口气说出来的。当她居住在俄国时,包括她自己、丈夫及6个孩子都受到非常的迫害,因而流亡到安全又自由的美国,在这种背景下,当然会对美国抱着感激的心理。至于艾文·巴林,他对俄国的唯一影象,就是自家的房子在阴郁中燃烧的状况。

  巴林一家是在1892年乘船前往美国,他们和一大群人挤在恶臭扑鼻的船舱里,巴林额头的伤痕,就是被事先睡在上铺的男人掉下的小刀弄伤的。

  身无分文的这一家人到达美国过后,四个闺女(daughter)靠编织毛衣赚取微薄的工资,长子则到一家工厂工作,薪水也是少得可怜;父亲(father)则偶尔到以犹太人为贩卖对象的肉店打工,搜检店中的肉是否都根据犹太教的规定处理;有时候就到犹太教教会的合唱团唱歌赚点零钱。他们一家八口最先是挤在一间阴晦的地下室,之后才搬到纽约贫民区,一个只有两间房间的狭小公寓。虽然过着贫穷困顿的日子,但和当年在俄国的恐惧感生活相比,美国这个新世界就犹如天堂一般。因此每当作感谢祈祷时,母亲最终都会加一句“神佑美国”。艾文·巴林曾说过:“任何一首歌都不可能无中生有,必定是心中有所感触地浮现某件事,才能将它化为一首歌。”他所写的“神佑美国”,正是他对母亲所说的各种故事的感触。在艾文·巴林的歌曲中,有一部分是描述他自己的生活点滴,例如,1911年他的首任妻子在结婚后6个月就与世长辞,他便写了一首“失去你时”;1917年第一次大战期间,他在军队中服役,因为每日早上6点就得起床,他觉得痛苦不堪,于是又作了一首“可恨的起床时间”;之后,他和富家千金艾琳。玛琪发生恋情,艾琳父亲一气之下便把艾琳送往欧洲,希望她忘掉艾文这个小子,就在此时,艾文巴林又作了“孤独”、“吊唁”这两首曲子;当他两人终于步上结婚的红毯时,他又写了“永远爱你”这首曲子,以表达他的满腔热情。

  巴林太太曾让我看她丈夫送她的生日礼物——纯金香烟盒,盖子上刻着“永远”的字样,其下就是“永远爱你”的部分乐谱。他们自1920年初次相识过后,一向到现在依然恩爱如常,而且从他们的谈话不难了解,作丈夫的以其妻子为荣,而妻子也以身为艾文·巴林之妻引以为傲。

  艾文·巴林和艾琳。玛琪的结婚,在事先的社交界造成相当的轰动,一些自认为具有先知卓见的人,甚至预言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迟早会以悲剧收场。因为新娘与新郎是社交界的两个极度,新娘的父亲是纽约社交界名人,她自小就是在大宅邸中度过的;而艾文事先只是巴瓦利街一家三流酒店的小歌手而已,而且还得靠酒店客人的施舍付房租费。这种悲观的推测时而可闻,但两人的婚姻却是出乎意料的幸福。他们有三个闺女,到了炎天,一家人就到位于卡兹奇山广达52英亩的安静农场避暑。夫妻二人都对社交生活不感兴趣,对他们而言,工作就是生活。

  正如前面所言,艾文·巴林一生都不曾学过音乐,但在他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已学到在任何一所优秀大学都学不到,或不屑一顾的宝贵本领,也就是能被大众接受的作词、作曲方式。他是在哪里学得这些东西呢?当他还在巴瓦利街演唱时,有位盲乐师每日都会在街上演奏乐器,艾文便牵着他的手从这个街口走到那个街口,并哼着那位乐师所演奏的曲子,而在酒店或餐厅唱歌时,就以这些曲子自编歌词,并调查听众的反应。

  到之后,他不论在餐厅或是在啤酒屋,都是唱自己作的歌曲,曲调及歌词都是纯美国风味的,涓滴未受欧洲阶级世界的影响。他受到影响最大的,乃是美国这个新世界的新精神。

  相信没有多少人能像艾文·巴林一般,过着这么充实的一生;都没有多少人像他一样,在心底深处居然蕴藏着如此多的美妙歌曲。

  (补注——艾文·巴林与艾琳。玛琪于1926年结婚,除了身份的差距之外,信仰方面也有问题。新娘全家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所以他们两人的婚姻,成为美国20年代最大的话题。在他的众多歌曲中,以“白色圣诞节”流传最为普遍。到1986年7月为止,他已是98岁的高龄,可说是音乐史上最长寿的作曲家,现今依然健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