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历史故事/内容

238 萨尔浒大战的故事 238 萨尔浒大战的故事完整版

历史故事2022-6-20 2:42:56阅读:

努尔哈赤创建后金后,又花了两年多时间整顿内部,发展生产,扩大兵力。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召集八旗头领和将士誓师,宣布跟明朝有七件事结下了冤仇,叫做“七大恨”。第一条就是明朝无故挑衅,害死了他的祖父和父亲(father)。为了报仇雪耻,决定起兵征伐明朝。

第二天,努尔哈赤亲自率领二万人马进攻抚顺。他先写信给抚顺明军守将,劝他投降。守将李永芳一看后金军来势凶猛,没有抵抗就投降了,后金军俘获了人口、牲畜三十万。明朝的辽东巡抚派兵救援抚顺,也被后金军在半路上打垮。努尔哈赤命令毁了抚顺城,带着大批战利品回到赫图阿拉。

新闻传到北京,明神宗大怒,决定派杨镐为辽东经略,讨伐后金。杨镐经过一番镇静的调兵遣将,才聚集了十万人马。公元1619年,杨镐分兵四路,由四个总兵官率领,进攻赫图阿拉。中路左翼是山海关总兵杜松;中路右翼是辽东总兵李如柏;北路是开原总兵马林;南路是辽阳总兵刘铤(音tǐng)。为了扩大声势,号称四十七万。杨镐坐镇沈阳,指挥全局。

那时候,后金八旗军兵力,合起来不过六万多。一些后金将士得到情报,不免有点畏惧,来找努尔哈赤,要他拿念头。努尔哈赤胸有成竹地说:“别怕,管他几路来,我就是一路去。

经过侦察,努尔哈赤得知杜松率领的中路左翼是明军主力,已经从抚顺出发打了过来,他就聚集兵力,先对付杜松。

杜松是一员身经百战的名将。从抚顺出发的时候,天正下着大雪,杜松想抢头功,不管气候恶劣,急赶忙忙冒雪行军。他先攻占了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山口;接着分兵两路,把一半兵力留在萨尔浒扎营,自己带了另一部精兵攻打后,金的界藩城(今新宾西北)。

努尔哈赤一看杜松聚集兵力,心里暗暗高兴,聚集八旗的兵力,一口气攻下萨尔浒明军大营,截断了杜松后路。接着,又急行军援救界藩。正在攻打界藩的明军,听到后路被抄,军心刚强。驻守在界藩的后金军从山上居高临下地压下来,把杜松军杀得七零八落。努尔哈赤率领大军赶到,把明军团团围住。杜松左右冲杀想要突围,突然之间之间之间一箭飞来,正射中他的头部,杜松从马上栽下来死去。部下明军被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漂杵。一路人马先覆灭了。

北路的马林从开原(今辽宁开原)出兵,刚刚到离开萨尔浒四十里的地方,得到杜松兵败的新闻,吓得赶忙转攻为守,就地依山,扎下营垒,挖了三层壕沟,预备防守。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兵力从界藩马不停蹄地赶来,攻破明军营垒。马林没命地逃奔,才回到开原,第二路明军又被打散了。

坐镜沈阳的杨镐,正在等待各路明军的捷报,哪想到一连两天接到的竟是两路人马覆灭的坏新闻,把他惊得目瞪口呆。他这才知道努尔哈赤厉害,连忙派快马传令另外两路明军马上休止进军。

中路右翼的辽东总兵李如柏本来胆小,行动也特别迟缓,接到杨镐命令,赶忙撤退。山上巡逻的二十来名后金哨兵远远望见明军撤退,大声鼓噪,明军兵士以为前面有大批追兵,争先恐后地逃跑,自相辚轹,也死了不少。

剩下的一路是南路军刘铤。杨镐收回休止进军命令的时候,刘铤军已经深入到后金军阵地,各路明军失败的状况,他一点也不知道。刘铤是明军中出名的猛将,他使用一把一百二十斤的大刀,运转如飞,外号叫“刘大刀”。刘铤军军令严正,武器炸药也多。进入后金阵地以后,连破几个营寨。

努尔哈赤知道刘铤骁勇,不能光靠拼硬仗。他选了一个投降过来的明兵,叫他冒充杜松部下,送信给刘铤,说杜松军已经到赫图阿拉城下,只等刘铤军去会师攻城。

刘铤没接到杨镐命令,不知道杜松军已经覆灭,信以为真,他怕让杜松独得头功,下令灵敏进军。这一带道路险狭,兵马不能够并列,只好改为单列进军。刘铤带兵走了一阵,突然之间杀声四起,漫山遍谷都是后金伏兵,向明军杀来。刘铤正在着急,努尔哈赤又派一支后金兵穿着明军衣甲,打着明军旗帜,装扮成杜松军前来接应。刘铤绝不嫌疑,把人马带进假明军的包围圈里。后金军里应外合,四面夹攻,明军阵势大乱。刘铤虽然勇敢,挥动大刀,杀退了一些后金兵,但是毕竟势均力敌,他左右两臂都受了重伤,终于倒下。

这场战争从开始到结束,只有五天时间,杨镐率领的十万明军损失了一大半,文武将官死了三百多人。这就是历史上闻名的“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大伤元气,后金步步进逼,过了两年,努尔哈赤又率领八旗大军,接连攻占了辽东主要据点沈阳和辽阳。

公元1625年三月,努尔哈赤把后金都城迁到沈阳,把沈阳称为盛京。打那以后,后金就成为明朝最大的威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