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北京最对得起人的天儿便是这两个月了。为了不浪费这番冬夏之间的美意,我决定不再挤公交和地铁了——我给自己买了辆自行车。
车子很漂亮,因为怕丢,我把它放在屋里。权作室友。虽然屋内的空间一会儿又狭隘了许多,不过有一个既漂亮又能随时骑的室友,多少依然带来了些转变。
真正上路的感觉却不怎么美妙。许多时候的路面状况,让人区分不出白线一侧窄窄的一条通道究竟是自行车道依然汽车停车位。当我下班回家时,往往我的左边是艰巨蠕动着的机动车,右边是停下来的机动车,自行车被彻底抛弃在车道外,只得穿花绕柳,看上去不像是一种惯常的交通工具,倒像某种能在夹缝和拥堵中持续前行的代步神器。
有时候你好端端地骑在自行车道上,尾气和粗口依然不住地涌来;有时候明明是机动车占了你的地方,可司机却煞有介事地在你身后狂按喇叭。催促你闪到一旁。说不准有谁,会在什么时候就猛然出现在你面前,带来意外的惊喜:公交车上突然之间之间之间下车的乘客,斜后方杀过来的汽车,阳光帅气的轮滑少年,不走寻常路的行人……他们全都可以一时充当单车杀手的角色。骑在杂乱的路面上。时常有种在球场上过人的感觉。要想在路上有点乐趣可言,浪漫主义情怀是需要的伴侣。
调查一下,路面上的形势直截了当:你有点钱,买辆汽车,就有了些安全感;你有许多钱,买辆好车,就有了些许奢侈感,甚至多了点权利;大概你没有买车的钱,那么就坐公交车,去和同样需要挤公交的人在一路,人多力量大,那么也基本能得到权益上的保障。但你要是一穷二白还单枪匹马,想找到立足之地可就难了。因为这是座有关名利的城市,你被挤到马路的角落,成为名副其实的“弱者”,就没有人都没有制度会来保护你。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骑自行车的“弱者”们比起汽车司机来,似乎更大无畏一些。我常常看到他们在明明有路可骑的状况下窜到机动车道上,在汽车的鼻子前走一遭,不经意间完成一次挑衅。大多数骑车人都认为交通法则不将自己囊括在内,这点连交警都认同,因为我从来没看到过交警对闯红灯的骑手们进行过阻止。骑车上路,想要不触犯交通法则简直太难太另类了,对宽大单车使用者来说,信号灯说白了也就是个参考,大家过马路的方式都是审时度势,见缝插针。
其实并不难理解,自身权利得不到尊敬的人,自然不太会尊敬秩序。常常看到涌动的车潮中,若隐若现一个逆流的骑手,他潇洒地停下来放空眼睛里所有的光,大概镇静地顾盼像是溺水的孩子。他们自身的危险以及对别人造成的危险,似乎都无所谓。只要在路上,他们就等同于游离在这座城市之外,他们的权利和安危被人视若无睹,他们不知道该以何种面貌被这个世界接纳,因为外在世界对他们,像是从来都漠不体贴。
对“弱者”关不体贴,是否尊敬他们的权益,是一个城市的庄严问题,关乎它是敞开度量依然冷眼以对;是向着一视同仁努力依然朝着一视同仁发展。我知道许多城市的自行车道都会在被慢慢沉没,可问题是这种交通工具并没有被取代,它依然是一些人的代步工具和生活方式。自行车并不会给现代化进程添堵,相反,我们的道路现代化却给骑车的人和开车的人都添了堵。让自行车道消逝,从现在来看,这不是现代化,这是对现代化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