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做右军将军时,琅玡郡一带连年干旱,颗粒无收,穷人把草根树皮都吃光了,贪官豪绅们却漠不关心。王羲之于是写了道奏章,骑上快马,不分昼夜地直奔京城。
天子接过奏章,不管上面什么内容,却全神贯注地浏览起王羲之的书法来。特别是奏章的“放粮”二字,飘如浮云,矫若游龙。天子边看边称赞:“放粮——好,好,好!”
话音刚落,只听王羲之在下面高声应道:“谢主龙恩!臣昔日就去琅玡放粮。”
等皇上晓畅过来,已是泼水难收了。只好将错就错,封王羲之为放粮的钦差。王羲之当天就打着“奉旨放粮”的大旗,仓促赶回琅玡郡。 王允之装醉脱险
东晋时代,有个孩子名叫王允之,为人机灵,很善于揣摸大人的心理。
王允之的伯父是东晋的大将军,名叫王敦。此人执掌朝政,骄横跋扈,为人残暴凶狠,被人称为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有一次,他为了强迫客人饮酒,竟接连杀死了几个敬酒不成的美女,使得客人难以挟菜下咽。
可王敦对王允之倒很喜欢,常常邀他同床而眠。
有一日,王允之照例酒足饭饱后同王敦睡在一路。
天亮后,王敦给一个下属唤醒。王敦忙起床跟他密谈:“喂,我叫你预备的兵马和武器怎样了?”
“将军大人,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好,好极了。你打算几时动手包围王宫?”
“如此如此。”
“必须注意保密,若有外人知晓此事,格杀勿论!”
王敦同那心腹越谈越兴奋,以至忘记了帐子里另有一个小孩在睡觉(sleep)。
其实,王允之早已醒了,他们关于谋反的谈话内容他全都听见了。他觉得自己处在险境之中,情急主智,便用手指往喉咙里死命地深抠,立时将隔夜的酒饭呕吐了一床。接着,又闭起眼睛,装着熟睡的样子,微微打起鼾来。
王敦跟下属谈了好久的话,突然之间想到自己背后的床上还睡着王允之,大为惊恐,赶忙奔去,掀开帐子查看。不看也罢,一看不禁释然大笑,捂着鼻孔,自言自语他说:“简直像头醉酒的小死猪!难闻死了,难闻死了。”
原来,满床呕吐物收回一阵阵酸臭之味,王允之兀自埋在污秽里酣睡哩。
王允之运用自己应变的聪明,逃过了杀人魔王杀人灭口的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