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军队败退城中后,从城上眼望城外,只见穆斯林大军旌旗招展.杀声震天.斗志昂扬,这使得他们一个又一个胆战心惊,军心聚集,叫苦不迭,不想再战.
国王阿布利德和国王哈尔达布都雄心壮志,不甘心坐以待毙.于是他们亲自出面,对部队进行动员.鼓舞士气.两个国王担任左右翼的指挥,派名将勒伟亚作中锋,为主力部队的统帅,摆开阵势,预备与敌人决一死战.
与此同时,苏尔克和马康也商讨了对策,调兵遣将,誓与敌人周旋到底.苏尔克说:
"看状况,敌人是不甘心失败的,他们绝对不会在城中坐以待亡.这也好,因为我们已严阵以待.我看可以把作战英勇.有攻城经验的将士布置在最前线,施用适当的战略战术,攻其弱点,以智取胜."
马康说:"我也这样想,那么,你打算如何调度呢?"
苏尔克说:"我想,由我带领先锋队跟敌军主力对垒;你和宰相丹东分任左右翼的指挥,率军挺进;大将白赫拉姆和鲁斯突各带一支队伍,任左右翼的后卫,从左右侧击,这就可以形成壮大的包围圈.这种布局的优点是进可攻,退可守,胜券在握.你是三军的主帅,除安拉之外,你就是惟一的靠山.柱石,随时都要与帅旗在一路,稳稳当当地坐镇三军,所有的指令,都得由你收回,军令如山倒,全军都要无条件地服从于你的统一指挥."
马康对苏尔克的大度.武断和体贴,深为感动,赞成他的作战部署,并据此发号施令,调动三军将士.一切安排就绪.基督教军中突然之间之间之间杀出一个骑士,径直向穆斯林军奔来,此人身穿白色的铠甲,白发飘动,神气活现,他骑的骡子背上佩着一副白丝绸装潢的鞍辔,鞍下铺着一床克什米尔产的毛毯.只听他高声喊道:
"我是我们基督教军派来的使者,请你们不要动武!"
苏尔克说:"你过来吧,不用怕,我们从不杀来使."
老者跑到苏尔克面前,气喘吁吁地说:"我们国王说了,他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战士们的生命,他希望单枪匹马地与你们穆斯林国王对阵,看一看谁胜谁负.如果他败了,战死沙场,那么他的人马就一个也不留在这里;如果你们的国王败了,那么穆斯林军队也应该一切撤走.这就是我们国王的发起,不知陛下意见如何?"
苏尔克对他说:"这样的发起也算是公正无私的,我没有理由反对.我本人也愿意亲自出马,跟你们国王面对面地较量一番.如果他把我杀了,就算是你们胜利了,我们的军队就撤走.比武的时间可以定在明天.请你回去转告吧."
基督教军的使臣满心欢乐地回去转答苏尔克的态度.国王阿布利德听了,自然很高兴,心想:
"谁都承认苏尔克是穆斯林军中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最勇敢善战的头领.如果我当场把他杀死,那就从根本上挫伤了他们军中的元气,那么我们就会大获全胜了."
阿布利德胸有成竹,因为他也是一个大名鼎鼎的战将,精通各种武艺,尤其是在抛石.投镖.舞铁棒方面技压群芳,而且他向来勇猛过人,不把他人放在眼里.他太过相信自己的力量,所以听说苏尔克答应了他的条件,暗暗高兴,认为取胜的时机已经到来.
第二天早晨,两军摆开阵势,气氛异常镇静严厉.国王阿布利德身穿结实的铁甲,手执铁棒,一马当先,首先叫阵:
"我是阿布利德,请苏尔克出来迎战吧!"
苏尔克挺身而出,只见他身穿镶着珠宝玉石的铠甲,手握无坚不摧的印度宝剑,跨着金鞍银辔的栗色战马,来到阿布利德面前.阿布利德冲他叫骂道:
"你还真有胆量出来送死!你不要以为我是等闲之辈!"
苏尔克并不答理他,举起印度宝剑就杀将已往,两个头领顿时厮杀在一路.只见他俩刀棒相加,迸出火花,忽分忽合.忽远忽近,两个英雄铁汉,势均力敌,难分胜败.两军阵中的千万将士,都伸长脖子,屏息观战.苏尔克和阿布利德都使出浑身解数,各执己见,都想置对手于死地,他们施展的招数.武艺使人看得目不暇接,人们开始窃窃私语,议论纷纷.他俩从早晨打到正午,从正午又打到傍晚,战场被战马搅得天昏地暗,彼此仍不分胜败.
老奸巨猾的阿布利德眼看打不败苏尔克,灵机一动,突然之间之间之间用起了攻心战术,在厮杀中冲苏尔克大叫起来:
"你的这些招数充其量只是一种鲁莽汉的打法,根本算不上什么正统武艺.你得换马易剑才行,你看,你的部下已经为你牵来骏马.提来长枪,让你轮流使用呢!"
苏尔克听了他的话,觉得自己受到了欺侮,心中十分恼火,真以为部下在前面为他牵来骏马.提来长枪呢,不由自立地转头看去.可是他并没有看到有什么人上来,才知中了阿布利德的攻心奸计了.他这一失神,却造成为大错,待他回转身来时,阿布利德抛出的尺镖已经贴近他的身体,他来不及躲闪,飞镖已刺中他的胸膛!他大叫一声,险些滚下马来.
马康眼见苏尔克中了阿布利德的飞镖,赶忙指挥部下前去搭救.
阿布利德见自己抛出去的飞镖击中苏尔克的要害,以为胜券在握,怡然自得地调转马头,扬长而去.基督教军中腾起一片欢呼声,他们见苏尔克战败,顿时士气大振,呐喊着举棒舞枪地杀向穆斯林军,企图乘胜消灭敌人.
穆斯林大军将士们见自己的头领苏尔克中了阿布利德的奸计,身负重伤,群情义愤,要报仇雪耻,个个争先,奋勇杀敌.
两军将士混战一路,杀成一团,战斗一向持续到深夜,方才收兵回营,战场上留下无数尸体,血流漂杵.
阿布利德国王智胜苏尔克,沾沾自喜地回到城中,大摇大摆地走进王宫,喜笑脸开地坐到王位上.国王哈尔达布奉承他道:
"你真了不起!上帝保佑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妈替你所作的祈祷,上帝都应诺了.苏尔克一死,穆斯林大军就没有什么指望了."
阿布利德国王怡然自得地说:"还不能这么说,他们的马康国王还没有消灭掉,他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明天我要与他打,也得用智谋战胜他,到那时,穆斯林军就能不攻自破,全线崩溃了."
马康.宰相丹东等人对于苏尔克这样不可多得的英雄豪杰不幸遭到对手的暗算,既恼怒又伤心,他们商量抢救措施,彻夜地守护着他,对他眷注备至.当夜五更时分,老太婆达娃什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他们的帐篷里,她似乎哭得很伤心,拉着苏尔克的手,抚摸着他的伤口,口中喃喃细语地朗诵《古兰经》,恳求安拉保佑苏尔克.她赖在那儿不走,一向紧盯着苏尔克,悉心地调查着他的动静.凌晨,苏尔克神奇地从苏醒中苏醒过来了,他睁开眼睛,用微弱的声音说道:
"感谢安拉,我感觉自己好多了.阿布利德这个卑鄙.阴险的小人!他用战略暗算于我,若不是我有所躲闪,一定当场就没命了.哦,我们的穆斯林大军怎么样了?"
马康看到哥哥初步脱离了生命危险,高兴得热泪纵横,劝苏尔克少说话,多歇息.达娃什乘机趋前,对苏尔克说:
"我的好孩子啊,你耐心地忍受吧,你的代价,安拉会替你偿还的."
天亮后,穆斯林和罗马大军的人马,又摆好啦对垒的阵势,双方将士怒目相视,剑拔弩张,预备再拼杀一番.这回,马康出马了,他决定打败阿布利德,替苏尔克报仇雪耻.宰相丹东.侍从武官和大将白赫拉姆规劝他道:
"我等誓死捍卫正教,愿代替陛下出战杀敌,何必由陛下亲自出马呢?"
"不,"马康毅然决然地说,"我明天一定要亲自出马,我要亲手消灭那个妖魔,才能消弭心头之恨!"
马康横下决定,策马奔驰到敌阵前,他手握宝剑,冲着敌阵叫道:
"怎么不见阿布利德老儿出来,快让他过来受死吧!"
阿布利德国王听到马康在阵前叫骂,气得浑身颤抖,他想冲出去与马康较量一番,可是一想到前一天只是用战略取胜苏尔克,这回马康一定不会上他的当,而且还会更加英勇奋战,替他哥哥报仇的,因此心中有些畏惧,迟疑不前.哈尔达布国王看出了他的心事,便对他说:
"你不要出去迎战了,昨天你和苏尔克打了一整天,实在是太辛苦了.明天该我上阵了,我也不能自甘示弱.坐享其成呀!"
他不等阿布利德国王答话,便自告奋勇,跃上战马,举起长枪,缓慢地跑到阵前,不由分说,对着马康,举枪就刺.马康一个急闪身,让他扑了个空,继而又挥动宝剑,朝他杀去.哈尔达布忙转返来,用长枪拨开宝剑.两个英雄混战一处,杀得天昏地暗,两军战士都高呼口号,呐喊助威.马康精神为之大振,想到哥哥的不幸,杀敌之心更为迫切.他挥剑如闪电,使对手难以招架,正当哈尔达布国王左躲右闪之时,马康猛然一剑劈去,将哈尔达布国王的脑袋砍了下来,当即落马身亡.
哈尔达布惨死战场,引起基督教军中一片哗然.震动,他们不顾一切,齐刷刷地冲上前来,围攻马康.与此同时,宰相丹东振臂一呼,对穆斯林军将士们高声喊道:
"将士们,为先王努尔曼和太子苏尔克报仇的时候到了,大家冲呀,杀呀!"
穆斯林将士们在宰相丹东的鼓动下,群情振奋,勇猛杀敌,冲进敌阵,狠命冲杀,直杀得敌人尸积如山,血流漂杵.敌人节节败退,穆斯林大军取得光辉胜利.马康带领将士们回到帐中,见苏尔克的伤势显明好转,十分高兴地向他报喜.
苏尔克指着老太婆达娃什,说道:"咱们取得了胜利,还得归功于这位虔诚的信士呢!是她始终在这儿为穆斯林大军祈祷胜利.我听到了你们的欢呼声,知道咱们打赢了,心里高兴,伤情也大为好转了.好弟弟,你们是怎样打败敌人的?"
马康把他和哈尔达布国王比武,将他杀死的惊险场面通知了苏尔克.苏尔克听了连连叫好,热情地祝贺马康,为自己军队的胜利而欣喜若狂.
老太婆达娃什在一旁镇静地听着,当她听到儿子哈尔达布竟惨死在战场.基督教军大败而回时,脸色变得煞白,浑身颤抖,眼泪夺眶而出.但是这只老奸巨猾的老狐狸(fox)很快就稳住自己心里深处非常伤心的情绪,尽量不让别人发现她感情上的转变,反而装作是为穆斯林军得胜高兴得流泪的样子.她想:可怜我儿被穆斯林杀死了,他死得太惨了!我要为儿子报仇,我非要设法弄死他们的头领苏尔克不可!否则,我活在这个世上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马康.宰相丹东和侍从武官在帐中持续无微不至地照料苏尔克,为他端汤送药,见他逐渐好转,无不感到欣慰.
苏尔克经过众人的悉心治疗.服侍后,觉得自己可以运动了,他信念百倍地期待着早日重新跨上骏马,驰骋沙场,参加围城决战.夜深了,他担忧弟弟马康和宰相丹东等人过于劳顿,不利于明天再战,便力劝他们都回自己的帐篷中去歇息.他们依依不舍地与他告别,只留下几个仆人和达娃什持续照料他.不久,苏尔克便睡着了,那几个仆人见没有什么事了,也都安心熟睡已往.
可是,老太婆达娃什却没有睡.她一点儿睡意都没有,她清醒得很,她的心中翻江倒海般地不平静,她的心中充满了仇恨,她的脑海中不断涌现各种阴谋企图.她蹑手蹑脚地站起身来,像一只贪婪的母熊,又如同一条全身布满花斑的毒蛇(snake).她走向熟睡中的苏尔克,猛然从腰间抽出一把锋利的匕首,在他喉头上用力一拉,杀死了苏尔克.她一不做.二不休,接着把那几个睡得像烂泥似的仆人,一个一个地都杀死了.她从帐篷中溜出来,跑到马康的帐篷前,见保护站岗放哨,不敢轻举妄动,便又溜到宰相丹东的帐前,从缝隙中看到他正在朗诵《古兰经》,她想杀他,可是却无机可乘,她又不甘心,正迟疑间,宰相丹东发觉帐篷外面有动静,便问道:
"是谁在帐外呀?想出去就出去好啦."
达娃什知道自己的行踪被人发觉了,只好壮着胆子说道:
"是我呀,我到这儿来,是因为听到朗诵《古兰经》的声音,同时我听到了启示(启示是指穆罕默德的启示.穆斯林认为,由安拉通过穆罕默德降示的启示,组成为一部"诵读的经典"......《古兰经》.《古兰经》是安拉的语言,源自保存在第七层天空上的"天经原本",不仅《古兰经》的意义是启示的,就连每个词.每个字也都是启示的.穆罕默德认为启示是通过"圣灵"和"忠厚的精神"降世的.)的声音,所以前来寻找,现在我要伴伴随着声音接受默示去了."
达娃什说完,拔脚就跑.她这种鬼鬼祟祟的行为,引起了宰相丹东的警觉.他想,此人如此神秘,不知在搞什么阴谋企图,我得跟踪她,非把她的本来面目搞清楚不可!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走出帐篷,暗地里密切地跟踪着这个行动可疑的老太婆,决定要查她个水落石出.达娃什作恶心虚,走一步一转头,终于发觉宰相丹东在前面跟踪她.她想,这个老家伙果然不是好惹的,我得骗他一骗,否则我干的事,就暴露了,我也就没有什么活路了.想到此,她干脆停下脚步,回过头,冲着宰相丹东说道:
"我当是什么人在前面跟着我呢?原来是相爷呀!你干吗要跟着我呢?"
宰相丹东见她先发制人,反倒不知如何是好啦.他暗昧其辞地嘟囔了几句,便反身回去了.他走进帐内,想睡觉(sleep),可是怎么也睡不着,心中像是有什么事儿搅得他心乱如麻,身上犹如被一座大山压着,喘不过气来.他想,我去看一看苏尔克,跟他聊聊天吧,反正也睡不着.他这么想着,便起身走出帐篷,来到苏尔克的帐前,通禀自己来了,希望许可他出来.可是苏尔克帐里无人应声,他便走了出来.突然之间之间之间他被眼前悲惨的景象惊呆了:血流满地,苏尔克和仆人们都被杀死了!他惊讶得大叫不好!人们从睡梦中醒来,慌里镇静地跑来,都看着尸体和鲜血痛哭流涕.有人缓慢地跑去报告马康.听到哥哥被害的新闻,马康一会儿昏了已往.过了一会儿,他苏醒过来,立即跑到苏尔克的帐内,看到哥哥惨死的情景,他扑到尸体上,哭得死去活来,帐内哭声震天,令人撕心裂肺.马康痛定思痛,要追查凶手,他说:
"究竟是什么人在我们这里下此毒手?这一定不是一般人所为.那个虔诚的信士哪儿去了,她刚才不是还在这儿吗?"
宰相丹东边哭边说:"这件惨案一定是一个伪正人一手制造出来的.说忠实话,我从一开始就不相信那个老太婆的话,对她的言行一向是嫌疑的.她打着宗教的招牌沽名钓誉,是别有效心的!我刚才还看到她鬼鬼祟祟地从我的帐前走过,行迹十分可疑!"
将士们听了宰相丹东的分析,都觉得那个老太婆不是个好东西,她是这件惨案的重大嫌疑人,都咬牙切齿地表示要逮住她.查她个水落石出,将她碎尸万段!众人化悲痛为力量,怀着极大的痛苦,将苏尔克的尸体抬到山中,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过后,穆斯林大军义愤填膺,重兵围攻君士坦丁城,誓为苏尔克报仇雪耻.但是,基督教军却像吃了秤砣铁了心,紧闭城门不出,对他们的摇旗呐喊不理不睬,也不应战,城上连一个人影儿也看不见.穆斯林将士觉得很新鲜,不知道基督教军葫芦里究竟装着什么药?马康求战心切,一定要为哥哥报仇雪耻,否则他决不心甘.他说:
"我一定要攻下君士坦丁城,一定要把基督教军杀得片甲不留,否则就不能报这杀父杀兄的血海深仇!我决定保持围攻君士坦丁城,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他表达了自己的坚强信念,把夺来的钱财分给将士们,犒赏三军.然后他从每支队伍中精选出300名骑士,对他们说:
"为了替父兄报仇.为国家雪耻,我预备在这里长期驻扎下去,纵然呆到老死在这里也心甘情愿,我要保持到把敌人消灭干净!现在我命令你们把将士们分到的钱财先带返国去,交给他们的家属吧.你们通知家属们,他们的子弟在这里都挺好的,不用挂念他们.你们要对家属们说清楚,我们要在这儿长期驻扎下去,什么时候打下君士坦丁城,什么时候再回去."他又对宰相丹东说:"你给我姐姐宰曼写一封信,把我们在这儿保持战斗的状况通知她,请她好好照顾我的妻子,她即将分娩了,等孩子生下来了,马上给我报个信."
马康嘱咐完了,亲自欢送返国人员.然后他让宰相丹东下令围攻敌人,一向攻打了三天,可是城门怎么也攻不开.马康为此忧心忡忡.
那么,基督教军为什么闭门不出.销声匿迹了呢?原来,那天夜间老太婆达娃什毒辣地暗杀了苏尔克过后,沉着逃到君士坦丁城下,用信号让城上的人放下一根绳子,把她吊进城去.她忙不迭地跑到王宫里去,对阿布利德国王说:
"我从穆斯林军那里听说我儿哈尔达布阵亡了,果然有此事吧?"
"是的,"阿布利德国王对她直言不讳地说,"令郎牺牲了."
"我那命苦的孩子呀,你死得可真惨呀!"
达娃什得到儿子死了的准信,顿时嚎啕大哭起来,她哭了好大一会儿,才止住哭声.接着她把如何乘机暗杀苏尔克和他的仆人的状况述说一遍.阿布利德国王听了,对她大加赞扬,并衷心地感激她,又劝她节哀顺变.她怒气冲冲地说:
"一个卑鄙下贱的穆斯林的性命是难于跟我们一位顶天立地的国王相比的.我巴不得立即把他们的国王马康.宰相丹东.侍从武官.大将白赫拉姆.鲁斯突都杀死,把穆斯林军队消灭掉!我要设坛追悼我儿哈尔达布,我要为他守灵!"
阿布利德国王说:"你就去做你想做的事儿去吧.纵然你守灵守上几年也无妨,因为穆斯林军想攻破君士坦丁城,那只是痴心妄想."
达娃什忍着极大的悲痛,边为哈尔达布守灵,边处心积虑地琢磨着如何报仇的事儿.她想给穆斯林军写一封信,出出心头的恶气.她写道:
穆斯林将士们:
现在我要通知你们,我乔装改扮,混到你们的王宫,亲手毒死了你们的国王努尔曼;我在混战中挑拨离间,使你们许多将士死在我的计策中;我又乘机杀死了苏尔克和他的仆人.值得庆幸的是,我一向被你们误认为是一个圣贤正人!我的愿望达到了,你们也知道了我的厉害,如果你们不想有更多的伤亡,我倒愿意规劝你们尽快撤走围城人马,否则你们就只有等死了!
她把写好的信封好,捏在手上,走进祭室,在里面静坐了三天,追悼哈尔达布国王.第四天,她把信交给大主教,让他将信绑在箭头上,射到穆斯林的军营中.然后她又走进教堂,为哈尔达布祈祷,超度他的亡灵.她一想到儿子惨死,就忍不住大哭起来,发狠地说:
"哈尔达布死了,又有谁能承当他的王位呢?该死的马康.可恶的穆斯林军,我一定要设法把他们斩尽杀绝,方能解我心头之恨!"
穆斯林军将君士坦丁城围得水泄不通,可就是不见敌人的踪迹,觉得十分新鲜.这一天,城楼上突然之间之间之间出现一个人影,匆忙地朝他们放了一箭,又很快地缩回去了.士兵把落在地上的箭送到国王马康的帐中,马康让宰相丹东把箭上的信取下来,他读了信,气得浑身颤抖,把老太婆达娃什恨得牙根痒痒的,巴不得马上抓到她,将她碎尸万段!这个老太婆真是企图多端.奸猾透顶呀!她设计把国王努尔曼害死了,又暗杀了苏尔克,真是罪恶滔天!待我把她抓来后,要用她的头发绑住她,把她吊死在君士坦丁城下!
马康这么想着,激动得泪水止不住地往下贱.宰相丹东见国王马康太过伤感,吃不好饭.睡不好觉,面容憔悴了许多,身体日渐虚弱,便劝慰他,说道:
"说实在的,那个老妖婆,我们从一开始就不该信赖她,结果让她钻了空子!不过,事儿已然发生了,懊悔药是吃不得的.先王和苏尔克的不幸牺牲,也是生前注定了的,非人力可以拯救.因此,我们再悲伤也是没有效的.陛下与我们不同,您负担着关乎国家命运前程的重任,眼下应该节哀.保重,振奋精神,鼓舞三军,英勇杀敌,以夺得最终的胜利."
马康抹着泪水说:"爱卿,你说得很有道理.我心里深处充满了仇恨和痛苦,先父和家兄都死于非命,这种切肤之痛,没齿难忘!同时我们离乡背井,久居异地,与国内亲友音讯隔绝,遥望云天,怀乡之情令人禁不住悲从心来呀!"
马康的这一席话,宰相丹东和众将领听了,勾起他们对亲人的吊唁,无不黯然落泪.马康和宰相丹东抹干眼泪,把将领们聚集起来,再三地鼓舞他们的斗志,允诺攻下城后,将分给他们大量的财物,让他们做好士兵们的工作,要以大局为重,从长远着想.这样,军心得到了稳定,士气受到了鼓舞.
不久,巴格达的信使到了,带来了宰曼给马康的信,说他夫人生下一个男孩,她已给孩子取名叫孔马康,说她相信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同时她还说她已召唤学者和传教士替前方的将士们祈祷,祝他们取得胜利;说宫里的人都平安无事,请他们勿念.
马康从信中获悉自己得了儿子孔马康,心中十分高兴,同时也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减轻重的了.他对宰相丹东说:
"接到家书,真是令人欢乐!我要振奋起来,从悲哀中解脱出来.我想为苏尔克举行追悼会,以尽手足之情."
宰相丹东赞许他的念头,马康便在苏尔克的墓前支起帐篷,遴选一些人朗诵《古兰经》开会追悼苏尔克.马康.宰相丹东.侍从武官和各位将领都会在苏尔克的墓前沉痛追悼他.马康追悼了兄长苏尔克,心中充满了悲哀,情绪高涨.美意的宰相便给他讲故事,为他解宽心.
马康传位给孔马康
马康对宰相丹东的为人十分敬佩,认为他这人心眼好,为人刻薄,体贴他人的痛苦,对他十分赞赏.
就这样,马康和宰相丹东相互勉励.彼此协作,在君士坦丁城下保持围城,共同度过了四个年头.在这四年内,穆斯林大军苦苦围城,生活条件十分费力,结果弄得人困马乏.人心不定.马康看到这种状况,觉得应该扭转这种局面.于是他召集了宰相丹东和几个主要将领,一路商议对策.他对大家说:
"各位,我们率领穆斯林大军,不远千里,远征至此.可是我们在此围城,不觉已过数年,不仅破城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平添了不少的苦恼.我们最初高举义旗前来为先王努尔曼报仇来的,却不成想在转战中反而失去了家兄苏尔克,这就使我们更加苦闷.悲哀了.使我们如此被动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善于用企图.耍阴谋的万恶的老太婆!她处心积虑地用战略害死了先王努尔曼.带走了索菲娅公主,又混进我们领导层中,甜言蜜语地蒙骗我们,趁我们对她放松了小心的时候,暗杀了家兄苏尔克,其阴谋之诡诈.其手段之邪恶,都是无与伦比的,她是我们的死敌!正因为如此,我曾发誓要保持围攻君士坦丁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今,我们对此久攻不下,伴伴随着时日的推迟,如此下去会产生更多的消极因素.现在我向各位表明苦衷,想征求你们的意见,希望各位广开思路,宣布自己的高见,最终找出一个好法子吧."
马康分析了形势,阐明了利弊,众人听了,引起了无限感慨,一时却又难以启口,便低头不语.大家都把减缓问题的希望依靠在两朝元老宰相丹东身上,认为他是最有发言权的.宰相丹东是个晓畅事理的人,他挺身而出,打破沉默,推心置腹地说:
"启奏国王陛下,我穆斯林大军自从挥师进攻君士坦丁城以来,将士们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无不争先恐后.视死如归,到现在身经百战,为时已四载.可恨那基督教军服从城门,对我们不予理睬.他们以守为攻,跟我们打消费战,致使我军损兵折将,人困马乏.如果这样围攻下去,对我军来说则弊多利少,前景不堪设想.依臣之见,倒不如暂时撤离阵地,班师返国,让将士们好好休整一下.以后再伺机发动总攻,到那时消灭他们,报仇雪耻,为时也不晚."
"好吧,"马康赞成宰相丹东的意见,说道,"宰相的看法是很有道理的.状况确实如此,我军远征至此,年深日久,不仅部下思乡之情日渐迫切,就连找自己也时常吊唁家中的妻儿和侄女斐康而心绪不宁,尤其是侄女斐康远在大马士革,我难以了解她的真实状况,令人悬念有加.所以,我很赞许宰相丹东的高见,权且放弃阵地,暂时撤离人马吧."
将领们也对此一致表示赞许,马康即下令开始着手预备,三天后撤兵返国.士兵们思乡心切,归心似箭,听到这个新闻后,无不欢呼雀跃,都衷心感谢宰相丹东英明高见,开始着手做返国的预备.一切预备就绪,马康下令撤退,宰相丹东统率军队,领先开道,国王马康居中,侍从武官在身边保驾.穆斯林大军全线撤退,连续跋涉了数日,平安地回到巴格达城.人们听到大军班师回朝,都扶老携幼出城迎接,向他们欢呼.将士们与家人久别重逢,共叙天伦之乐,无不兴高采烈,个个喜笑脸开.
马康回到宫中,与王后和王子孔马康相见,分外亲切.这时孔马康年已七岁,生得眉清目秀,聪明聪明,活泼可爱.他这时已开始习武,演习骑射.马康见了,非常高兴,心想,后继有人了!他带孔马康到澡堂洗澡,给他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英俊威武,人见人夸.
马康上朝,重理国事,一切就绪后,他念念不忘仇人澡堂火夫,便吩咐人,让他来见.火夫遵旨上朝,面见国王,马康起身迎接,亲热地让他坐到身边.宰相丹东和众大臣都知道火夫和国王是磨难知己,都对他另眼相待.格外尊敬他.
这个火夫自从来到巴格达后,受到上宾般地优待,终日不是吃喝,就是酣睡,因此养得白白胖胖的,胖得都找不到脖子了,浑身像海豚似的圆鼓鼓的.尤其是在这四年间,马康远征在外,他无所事事,更是贪吃贪睡,终日昏昏沉沉的,脑筋都有点不好使了.他似乎记不起自己和国王之间的那段友谊.马康笑着问他:
"你怎么连我都记不起来了?"
火夫竭力睁开睡眼,仔细地看了马康半天,思虑了好久,这才说:
"原来是你呀,你怎么成为国王了?"
马康见状,不禁捧腹大笑起来.宰相丹东忙上来打圆场,说道:
"以前,他是你的兄弟和朋友,他现在当上国王了,依然是你的朋友.他向来敬重你,不忘昔日的大恩,因此要重赏你,他要封赏你,你最好不要虚心."
火夫闭上眼睛,懒懒地说道:"我倒希望他能封赏我呢,只怕他不答应,大概无能为力呢!"
宰相丹东持续开导他说:"这你就别担忧了,无论你提出什么要求,他都会满足你的."
火夫听了宰相的话,认真地想了想,果然认清身边之人是一国之君,便不由自立地站起身来,肃立一旁.他显得拘束不安.彷徨手足无措.马康见状,示意让他还坐到自己身边,他无论如何也不敢坐了,说道:
"陛下,我以前可以与你平起平坐,可现在你成为国王,我不能如此放肆地坐在你身边了."
"不,"马康说道,"状况尽管有所转变,但是朋友之间的感情是不应该变的,我不能成为忘恩负义之人.正如宰相所说,你所提出的任何要求,我都会满足你的."
火夫小心翼翼地说:"我想求你一件事,只怕你不答应."
马康说:"你是我的救命仇人,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纵然你要我给你一半国土,我都愿意.你说吧,你要什么?"
火夫不美意思地说:"如果你许可的话,我斗胆求你给我写张委任状,封我为耶路撒冷城中的火夫头吧!"
马康听了,笑得眼泪都要流出来了,他连忙摆手说:
"不像话,这个职位太小了,你另选别的爵位吧!"
火夫一听,说:"你看一看,我不是说了吗,我怕就怕你办不到嘛!"
这时,宰相丹东在一旁听着,只有干着急的份儿,瞅着机会就用脚轻轻地踢几下火夫,一再暗示他.可是宰相每次踢他,他只是嘟囔着说:
"我.我要求......"
马康一再催促他道:"你总说'我要求......,你究竟要求什么,怎么不痛痛快快地说个晓畅呢?"
火夫说:"我要求派我到耶路撒冷去做清道夫的领班,如果到耶路撒冷不成,那就到大马士革去也行啊!"
火夫这么一说,惹得满朝文武哄堂大笑,人们笑得前仰后合.痛痛快快.可是宰相丹东却气不打一处来,心想,这个人真是蠢到家了,他气得举起拳头朝火夫猛击一拳,借此出口气.火夫挨了打,觉得无缘无故,反而质问宰相道:
"你这个人是怎么了?我站在这儿,碍着你什么事了?你一会儿用脚踢我,一会儿用拳头打我?我犯了什么罪,要受你的刑法?再说啦,不是你让我要求个好职位的吗?你们这样对待我,我还不如回家去算了!我什么也不想干了."
马康好言相劝道:"老朋友,你先别着急上火的,你是有大功的人,应该要求一个与我的地位差不多的职位才对呀."
火夫鼓足勇气说:"那好吧,我想请陛下派我去坐镇大马士革,代替令兄的职位."
"好吧,"马康当即拍板,决定派他去大马士革当国王,并写下委任状.随后他吩咐宰相丹东说:"他去大马士革上任,你去为他送行是最好不过的了.你到那里替他安排好啦以后,就把苏尔克的遗孤斐康带返来吧."
宰相丹东遵从国王的决定,去预备执行义务去了.马康亲自体贴此事,安排为火夫预备崭新的宝座,名贵的.特大号的宫服和成群的奴婢,还为他改名为祖布鲁克国王,外号为勇士,同时,他还召唤文武官员仗义疏财,每人送给他一件礼品.
一个月后,宰相丹东送祖布鲁克国王去大马士革上任.他们向马康国王辞行.马康与祖布鲁克国王热烈拥抱,教导他上任后要脚踏实地.大公无私,要认真操练兵马,以期两年后出征.文武百官都来为他送行,把各种名贵的礼品送给他,其中有5000多名奴婢.
国王祖布鲁克和宰相丹东,率领人马,风尘仆仆地上路,向大马士革进发.事先信鸽已送去上任的信息,全城的男女老少齐出动,把城市打扫.装饰一新,都来接待新国王上任.国王祖布鲁克神气活现地率领人马进城,来到王宫,坐在宝座上,接见文武官员.宰相丹东将官员们一一贯新国王作了介绍,百官顺序谒见新国王,吻他的手,向他三呼万岁.从此,火夫一跃而成为大马士革的新国王,正式执掌大权,处处小心郑重地按照马康国王的旨令办事.
宰相丹东完成为陪送新国王赴任的义务,就预备回京交差.国王祖布鲁克对他十分感谢,并替苏尔克的遗孤斐康预备行装,用丝绸做成一顶轿子供她乘坐.他要送宰相丹东一大批财物,但是宰相丹东却婉言谢绝了,说道:
"你初次上任伊始,要置办的东西是许多的,这要花许多的钱.而且以后每年国家都要增加军费和赋税,我们届时还要派人前来征调税款,因此,你需要把这些财物堆集起来,以备日后急需呢."
国王祖布鲁克觉得宰相丹东的话在理,也就接受了他的劝告,他送宰相回京,并扶斐康上轿,派十个婢女专门侍候她.
宰相丹东办妥了在大马士革的事儿,陪着斐康,整整走了一个月,才到达拉赫巴城.他们稍事歇息,又持续赶路,快到巴格达城时,才派人快马加鞭地前去报信.
马康听说宰相丹东一行回京的新闻,心中大喜,亲自出马到城外去迎接,与宰相丹东碰面.他打听祖布鲁克国王上任的状况,并看望了斐康,见一切都如人意,心中更加高兴.
回到宫中后,马康与斐康叙谈起来.这时的斐康只有八岁,长得十分漂亮.她虽年幼,但自治能力较强,马康非常喜欢她,将他视为自己的闺女(daughter)一般.马康赏她许多的好衣服和名贵首饰,让她跟孔马康一路玩.斐康和孔马康虽然年龄相仿,但是性格却有不同,斐康性情沉稳,遇事不慌,有远见卓见和判断能力,善于估计事物的利害.成败;而孔马康则忠厚慷慨.有进取探索精神,顾大局而不拘小节.俩人玩在一路,学习在一处,到了满十岁时,开始全面习武,年满12岁时,他俩的武功已不同凡响,成为事先文武双全的知名人物.
国王马康虽然已班师回朝,但是他报仇雪耻的决定却从未泯灭过.他殚精竭虑,整军练武,以图东山再起.到了孔马康年满12岁时,其武功的精湛得到各方一致认可.马康见孩子已经培养成熟,人马和武器也都预备齐全,他便与宰相丹东商量道:
"爱卿,你要知道,我对先王努尔曼和先兄苏尔克被害之事,一向耿耿于怀,为他们报仇雪耻之心日渐增强.现在孔马康已长大了,我想把王位传给他,由他来执掌政权,让我腾出时间和精力来,率领人马重新远征,以达到消灭敌人.报仇雪耻的目的,不知意下如何?"
宰相丹东听了国王马康的话,忙跪倒在地,推心置腹地说:
"启奏陛下,陛下的决定固然令人可钦可敬,但是若依臣下之见,实施起来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首先,王子孔马康尽管才华横溢.武艺高强,但是他究竟年龄尚小,还不到法定的登基年龄;其次,从历代君王的经验中可以得知,生前传位者的寿命往往难以长久.因此,臣敢请陛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啊."
马康保持说道:"你说王子还不到登基的法定年龄,这不要紧,可以让侍从武官替他摄政嘛,因为侍从武官娶了我的姐姐为妻,已同王室水乳融会,同为一体,而且我与他转战南北,情同手足,因此让他代为摄政,我是非常放心的."
宰相丹东见国王马康念头已定,难以改变,也只得赞许他的决定,自己只好惟君命是从了.国王马康见宰相丹东也赞成了,便召集侍从武官和文臣武将们,背后宣布说:
"王子孔马康现已长大,武艺高强,非同辈中人可以匹敌比拟的.现在我决定,把王位让给他,由他来做你们的国王,执掌军政大权.处理国家大事,我委托他的姑父侍从武官代他摄政.辅佐他治理国家!"
侍从武官听了国王马康的决定,喜出望外,忙对国王马康表态说:
"臣是在王室一手栽培下成长起来的,为了感谢王室的浩荡龙恩,只要是陛下所嘱托之事,臣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国王马康点摇头,又说:"爱卿,你知道王子孔马康和朕的侄女斐康是叔伯姐弟,俩小无猜,情投意合.我早就想让他俩将来结为夫妻,这样就可以亲上加亲(阿拉伯人向来有远亲联姻的习俗.)了.我明天背后向诸位说明此事,以期众所周知."
就这样,国王马康当着宰相丹东和文武百官之面宣告让位,立王子孔马康为王.他把大批私有资产也一并移在孔马康的名下,由他全权处理.办完了此事后,他立马觉得自己一身轻松.他到姐姐宰曼面前,把立孔马康为王的决定和经过叙述一番.宰曼听了,对弟弟说:
"孔马康和斐康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样的子女,我会对他们一视同仁,不会一视同仁,这一点就请你尽管放心吧.我衷心地祈望安拉延长你的寿数.赏你长命百岁,以便能亲眼看到孔马康和斐康的幸福美满和对国家的巨大贡献呢."
马康说:"姐姐,我要做的事儿,我都尽量去做了.对于孔马康的未来,我是充满信念的,我都没有什么悬念和顾忌的了.当然,不管怎么说,他现在还很小,诸事离不开他姑妈无微不至的眷注和照顾."
国王马康跟宰曼和侍从武官促膝谈心,倾诉国事和家常,把孔马康和斐康的未来都依靠在她们夫妻身上.孔马康和斐康姐弟二人依然无拘无束地在一路玩耍.聊天,彼此切磋武艺,相互帮助,不分你我,难舍难分,十分亲热.
可是,不久国王马康因为操劳太过,终于积劳成疾,卧床不起,他惊愕地感觉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便把宰相丹东召来,对儿子孔马康说道:
"孩子,我恐怕不行了!我死后,宰相就如同你的生身父亲(father).我这人在这个世界上,一贯以国事为重,一贯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对国家,对亲人,毫无遗憾.只是有一件事还未能如愿以偿,那便是敌人杀害你祖父和伯父的血债尚未算清.因此,你今后一定要承上启下,承当先辈的遗业,牢记这刻骨的仇恨!"
孔马康眼含热泪,问道:"父王,您心里里的遗恨是什么?"
马康说:"孩子,我心里里的遗恨就是在我在世的时候,未能替你祖父努尔曼和你伯父苏尔克报仇.他们都是死于一个名叫达娃什的老妖婆之手.将来你待时机成熟.稳操胜券时,一定要为他们报仇,讨还血债.我说的那个老妖婆达娃什,是个老奸巨猾.企图多端.善于装扮的老东西,你对她要格外小心,避免再惨遭她的毒手.老宰相丹东是个德高望重.善于思考.深谋远虑之人,凡事你都要跟他商量.听他的指点啊!"
"父王,"孔马康对父王说,"您老人家就放心吧,您说的话,我全都牢记在心."
马康当着宰相丹东之面,再三嘱咐王子如何更好地承当父业,保守江山,再创光辉.他说得很激动,不禁百感交集,泪流满面.他的病情日重一日,终日卧床,国家大事都由侍从武官来摄政处理.孔马康则每日苦练武艺,骑射和剑法都达到了精益求精.令人赞叹的程度.斐康与孔马康每日在一路,如影随形,俩人共同苦练武功.每日在外面操练返来,孔马康都看见母亲为父王送药端汤,坐在病床上含悲哭泣.他见母亲老多了,不忍心让她如此操心劳苦,便抢着替母亲照料重病中的父亲,还不断地好言安慰母亲,让她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有时他整个晚上都不离开父亲的病榻,无微不至地看护他,别人劝他歇息,他仍保持照料,通宵达旦.第二天一早,他又照常去练功.如此这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都是这样,不觉四年已往了.马康一向躺在病床上,自发体力已逐渐消费干净,将不久于人世了.一天他在梦中见到一人对他说道:
"你尽管放心地去吧,你的儿子孔马康已长大成人,能文能武,智勇双全,他一定能承当你未竟之事业,将国家治理得好好的,国富民强.社会安定.前景灼烁."
他听了那个人的话,心中一阵高兴,脸上现出笑脸,最终欣慰地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
马康国王驾崩的噩耗传出后,人们十分悲哀,同时也引起人们的纷纷议论,有不少人认为,马康身为国王在前期并未执政,国家大事都是由侍从武官摄政治理,承当王位的孔马康虽为国王,但并不掌握实权,形同傀儡.这样时间一长,马康一家就被世人淡忘了,孔马康在民众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从宫中文武百官到民间庶民百姓,都对他表示冷淡.这样他的家属也就越来越孤立了,过着与世隔绝般的日子.孔马康的母亲对这所有,看在眼里,愁在心中,抚今追昔,不胜感慨.她决定找侍从武官理论一番.她来到侍从武官家中,遇见宰曼,对她诉苦道:
"我明天前来见你,依然下了决定的.你说这个世道可真是的,人一走,茶就凉了,人们都把先人的恩德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连亲戚朋友之间也是如此.愿你们在安拉的护佑下,万事如意,前程似锦!愿你们在台上能长期执掌政权.统治下去,愿你们秉公执法,使国泰民安!以前我们当权时,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是有目共睹的.可是现现在,时过境迁,今非昔比,我们活该倒霉,过着众叛亲离的日子,受命运的欺凌,逼得我们无法生存下去.我们已走投无路,只好来向你乞求恻隐.马康一过世,我们寡母孤儿就孤苦无靠了,迫不得已卑躬屈膝,仰人鼻息,才变得如此下贱.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