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民间故事/内容

"孝顺"的仨妯娌

民间故事2022-9-29 14:43:59阅读:

1111在我的老家,老人们常给孩子们讲着这样一个故事。已往,街东头住着一个六十岁的王老太太,王老太太早年守寡,靠帮人家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把三个儿子拉扯大,又先后一个又一个娶了媳妇。王老太太辛苦了一辈子,累得腰也驼了,眼也花了,成为家里吃闲饭的了。没两年,三个儿子被媳妇的枕边风吹昏了头,又一个又一个另砌炉灶分伙了。王老太太被搁浅了,常常是鼻子一把泪一把,锅上一把锅下一把。俗话说:稻怕苞里捂,人怕老来孤。开始左邻右舍有说闲话的:"老养活儿女小,儿女应服侍老。"三个媳妇装聋作哑,老大推老二,老二推老三,老三又推老大,三个儿子推着磨,把王老太太推得团团转。
1111有一日王老太太的弟弟来看姐姐,三个儿子听说舅舅来了,都怕舅舅骂他们是不孝子,一会儿大媳妇端了碗饺子,一会儿二媳妇端了碗荷包蛋,一会儿三媳妇又送来一锅鸡蛋油饼。舅舅早听说三个外甥平日所作所为,但表面装着什么也不知道,看着三个"孝顺"的外甥媳妇笑着说:"姐呀!这真是十里无真信,谣言满天飞,听人说三个外甥媳妇孝顺,我很生气,本想搬石头把他们家家的锅给砸了。嗨!耳听不如眼见,这些嚼舌根子的家伙,我再也不听他们瞎扯了。"
1111"舅舅你说得对,乡里媳妇就是爱嚼烂舌根子。"三个媳妇异口同声说;大媳妇忙给婆婆梳头,二媳妇忙给婆婆捶背,三媳妇忙替婆婆整理房间。王老太太叹着气,老泪纵横,弟弟一看姐姐流泪,心里也发酸,但依然强忍着了。三个媳妇一见婆婆流泪,怕露了馅,大媳妇故意说二媳妇:"二妹呀!你轻点,八成是捶着娘的酸筋了吧?"说完二媳妇直挤眼,二媳妇可不是省油灯,她又故意找三媳妇茬:"三妹呀,八成是你擦桌子扬起了灰尘迷了娘的眼了。"这三媳妇平日最搅毛,但一时又找不着戏弄一下大媳妇、二媳妇的词,只得忍了。三媳妇忙说:"我不好,我来替娘吹。"
1111三个妯娌演足了戏。
1111舅舅开话了:"你们的老娘一辈子不轻易,早年守寡,尿一把屎一把的把三个儿子抚养成人,娶了你们三房媳妇,真是老天有眼,你仨都这么孝顺,顿顿你送这样,她送那样,送多了,你娘也吃不完,不浪费吗?再说你们也不富,我看这样吧……"舅舅故意到关头时停住了看了一眼三妯娌。
1111"您说咋办?"仨妯娌一齐问。
1111"不如你们一家接已往过十天,明天正好是初一,就从老大家开始。"舅舅的话说得很果断,仨妯娌你看一看我,我看一看你,谁也没敢说个"不"字。就这样,三房媳妇轮流转,每家过十天。可是老太太转到谁家,谁家就弄孬的,老太太牙不好,还常常烧稀饭,摊煎饼,王老太太怕把牙拽掉了,只好常常喝碗稀饭了事。一个月已往了,舅舅又来了。姐弟俩趁没人的时候抱头痛哭了一场,弟弟看这样下去不行,于是想个办法。弟弟在姐姐耳边咕噜了半天,说得王老太太直摇头。
1111天快中了,大儿子和媳妇从地里返来了。没进门就听见舅舅的说话声,大儿子和媳妇怕是老娘向舅舅告他们的状,轻手轻脚地靠在门旁偷听。舅舅知道外面有人在听"大话",故意放高声音说:"姐呀!你藏那么多银元宝干什么呢?不如拿出来给他们三家分了,平时生活也会好一点。"王老太太也故意大声说:"兄弟呀!那可是我的棺材本呀。"舅舅接着说:"嗨!一锭就够了,你不是有一百锭吗?"王老太太说:"没那么多了,你姐夫死的时候,不是用了10锭吗?这些年不又用了10锭吗?现在只有80锭了。"舅舅说:"80锭还了得吗,这周围50里方圆内谁家也没这么多钱呀。你年龄大了,拿出来分给仨外甥算了。"王老太太说:"嗨,80锭银子,平分不开,我想看谁对我好,我就给他多分一点,不分给他们,我留着又能干什么呢?"舅舅又说:"这些年他们没人知道你有这么多钱吗?"王老太太神秘地说:"四十多年前,皇上打我们村上过,那是微服私访,皇上夸你那死鬼姐夫人品好,赏了100锭元宝,除了你姐夫知道外,再没有人知道这事。前些年兵荒马乱的,若要让知道了不早被抢了。就是你那仨外甥我也没敢说,要说了还不花得差不多了。"
1111大儿子和媳妇在门旁把娘和舅舅的这段对话听的一明二白。个个兴奋得是万指挠心,痒痒透了。再偷听下去怕被娘和舅舅发现,便轻静静退到大门外面,重脚重手,大话声声从外面出去了,一进门就高声嚷道:"舅舅来了,明天地里活多,返来迟了,娘和舅舅饿了吧?"接下来是媳妇逮鸡,儿子打酒忙活起来。南院老二家和北院老三家听到中院老大家动静挺大,不知来了什么高朋,忙跑过来看。一看是舅舅来了,一个又一个简朴敷衍几句辨别回去了。老二媳妇回到家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心想:平时老大俩口子抠的一个钱能掰成四瓣用,今个是怎么了,不就是舅舅来了吗?值得又打酒又杀鸡的吗?老三媳妇回到家也是越想越觉得蹊跷,心想:这老大媳妇是哪根筋抽得,平时抠的是拉屎拣豆子。今个舅舅来了她怎么舍得把那叫鸡的大芦花公鸡(cock)杀了呢?演戏演偏激了吧?这老三媳妇和老三媳妇不好已往,听到老大家开饭了,都撵小孩到大伯家听听风声。
1111这老大两口"玄"了,吃饭时,鸡大腿、鸡脯肉一个劲往老娘碗里挟,老二、老三家的孩子把在大伯家看到的状况一一通知了爹娘,老二俩口和老三俩口子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从那以后,老大两口子一反常态,三天两头,不是杀鸡杀鸭就是买鱼买肉,王老太太在大儿子家过了一个多月。老二没接,老大也没送。女人家心细,老一媳妇和老三媳妇觉得这里面一定有文章,但又不好问,老三媳妇心眼多,她出了个念头说:"舅舅好喝两杯,酒后肚里搁不住话,准能探个究竟。"
1111这天老二媳妇和老三媳妇每人拎了两瓶酒来到舅舅家。正午吃饭,你敬一杯,她敬一杯,不一会舅舅说话舌头直了。妯娌俩互递眼色烧着弯子往主题上引。舅舅是酒醉心明,故意吞吞吐吐,神神秘秘,但依然把那"八十锭银元宝"的事说了出来。老二、老三媳妇一听,以是舅舅酒后吐真言,高兴得坐不住了,真心跑回辨别家和自己的丈夫商量着怎么把老娘接过来。最终三家商定,每家接回去服侍一个月。从此,三个媳妇想方设法讨老娘喜欢,变着法儿弄好吃的给娘,早晨帮娘洗脸,晚上帮娘洗脚,冬天帮娘暖被窝,炎天帮娘扇扇子。五六年已往了,王老太太身体也好转了,发胖了。这边仨妯娌心里也没有什么底,对那80锭元宝只是听说,从没谁见过,有时也在老太太面前问那元宝的事,只是老太太老爱打贫。之后,王老太太也怕时间长了玩露了馅。有一日趁三家大人去地里干活的空儿,把床头的一个木箱搬到当门心,喊来三孙子。打开箱子,拿出箱里的"银元宝"一个又一个数着,一共80锭。数完后又对孙子说:"奶奶老了,数数轻易乱,你们再帮着数一遍。"孙子们数着:"奶奶,是80锭,你要这干啥?"王老太太说:"这叫元宝,只一个就能买下三间大瓦房。这是80个,你们三家以后每家分25锭,留下5锭,哪家对我好,我就给哪家。"说完没好箱子,搬在床头。
1111正午,几个孩子把上午看到的状况一五一十地通知了爹娘。孩子们用小手比划着说,白白的雪亮的,重重的一共80个,是我们数的。这下三个媳妇深信不疑。她们盘算着,就是每日吃鱼吃肉,老太太活到九十岁,也用不完五锭元宝。仨妯娌服侍老太太一个比一个精心,一个比一个认真,村里人不知这里有蹊跷,都夸这家三个媳妇好,都夸王老太太有福气。县太爷还亲自派人送来夸这仨妯娌的民风匾额,一时间被传为韵事。
1111王老太太一向活到八十四岁,生病去世了。三个儿子争着费钱为老太太办丧事,请来了所有的新朋挚友、左邻右舍,请了三班吹鼓手,大操大办,热热闹闹把老太太安葬了。送走 亲友,三个儿子、媳妇把老太太留下的一箱"银元宝"搬出来,打开锁,拿过一看傻眼了,全是亮晶晶的锡皮纸包着泥巴捏的"元宝"。箱里有张纸条,一看字迹便是舅舅写的:"小时候有奶便是娘,长大后有钱就是娘。"三个儿子盖上箱盖,嚎啕大哭,哭得是惊天动地。三个媳妇也一屁股坐在地上"妈呀、娘呀、天呀"尖声刺耳,眼泪鼻涕像开闸倾泻。左邻右舍纷纷跑过来劝:"算了、算了,死也不能复活,你们仨妯娌对老太太这么好,那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邻居们这么一劝,这仨妯娌哭得更悲更惨。这泪里的"辛酸苦辣"外人哪能知道呢?
相关阅读